中國成語字典裏面,同時含有“身”與“新”字的成語並沒有。
“身”字與“新”字的成語分別為:
(1)“身”字:安身樂業、百身何贖、安身立命、半身不遂、獨善其身。
(2)“新”字:標新創異、別出新意、舊愁新恨、納新吐故、除舊更新。
“身”字:
(1)安身樂業
拼音ān shēn lè yè
解釋安身:立身。安穩快樂地過日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妳二人不知誰生誰死,這如何便當作安身樂業的去處?”
造句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
(2)百身何贖
拼音bǎi shēn hé shú
解釋身:生命;百身:自身死壹百次;何:怎能;贖:抵換,償還。指壹個人死壹百次也不能補償
出處南朝·梁·劉令嫻《祭夫徐敬業文》:“躬奉正衾,親觀啟足。壹見無期,百身何贖?”
造句等他趕回家,母親已去世三日,他悲痛至極,真有百身何贖之感。
(3)安身立命
拼音ān shēn lì mìng
解釋安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雲:‘汝向什麽處安身立命?’”
造句消息來源是新聞媒體賴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4)半身不遂
拼音bàn shēn bù suí
解釋遂:通“隨”,順從。原為醫學病癥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出處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中風歷節》:“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俠然。”
造句臨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語言不利為主要癥狀。
(5)獨善其身
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造句我們現在不能作獨善其身的人。
“新”字:
(1)標新創異
拼音biāo xīn chuàng yì
解釋標:揭出,揭明;異:特別的。指提出新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構造園亭之勝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標新創異之文人。”
造句這件時裝在設計上標新創異,但觀眾的評價卻毀譽參半。
(2)別出新意
拼音bié chū xīn yì
解釋獨創壹格,與眾不同
出處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
造句這副春聯的詞語能別出新意,不拾人牙慧,十分難得。
(3)舊愁新恨
拼音jiù chóu xīn hèn
解釋愁:愁苦;恨:遺憾。指久未排解的苦悶和新起的愁怨
出處南唐·馮延巳《采桑子》詞:“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獨立花前,更聽笙歌滿畫船。”
造句舊愁新恨都在這壹刻爆發,可憐的華夏竟然成為了國際黑客戰場。
(4)納新吐故
拼音nà xīn tǔ gù
解釋吸入新鮮的吐出陳舊的
出處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呂巖》:“熊經鳥伸,納新吐故,無七情以奪魂魄。”
造句納新吐故清溪歡,言說遠黛近卉秀。
(5)除舊更新
拼音chú jiù gēng xīn
解釋清除舊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舊的。
出處晉·竺僧朗《報南燕主慕容德》:“彗者除舊更新之象。”
造句如果能夠每天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