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源出 :
壹 :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山西太原),其後以邑名為氏。
二:少數民族的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王朝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麼,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郡,陜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參考之二
郝姓在大陸是第七十壹大姓,但是在臺灣郝姓並未列入前壹百大姓之列。郝姓的遠祖起源於商代。據史書記載,商湯建立商朝以後,傳了數代到帝乙,帝乙封兒子期於郝鄉(今山西太原壹帶),後來,期的子孫便以地名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於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這壹支外,郝姓還有幾支出於少數民族之後,據姓氏考略記載,漢魏時期活動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族中,就有壹些以郝為姓的人。唐代時候,南方某地的少數民族有郝,楊,劉三個姓氏。另外,據某些郝姓家譜記載,在我國南方還生活著壹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來的郝姓氏族,屬於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發展過程中,從商朝王室“期”而來的郝姓氏族還發展出了“太原”和“京兆”兩大郡望,歷史上大多數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稱太原望,京兆望。通誌氏族略雲:出於郝胥氏,商帝乙時封子期於太原郡郝鄉,因以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