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錯別字小研究

錯別字小研究

錯別字,顧名思義是指錯字和別字。在古代也稱作“白字”。所謂“白字先生”,就是經常讀錯字或寫錯字的人。錯別字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響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1)錯字

壹種是無中生有,即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寫錯了,似字非字,這稱之為“錯字”。如有人將“染”字右上角的“九”寫成了“丸” ,將“猴”字的右半部分寫成了“候”,或者將“曳”字的右上角多寫了壹點……這些都是錯字。

2)別字

壹種是張冠李戴,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壹個字,這稱之為“別字”。如戊戌政變寫成了“戊戍政變”、按部就班寫成了“按部就搬”,或者將“建議” 寫成了“建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別字。

產生原因

產生錯別字,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

主要是許多人認為寫漢字是個人的小事,少壹筆多壹筆沒有什麽關系,只要自己或別人能看懂怎麽寫都行;或者有的人根本沒有掌握壹些字的結構和寫法,當然有時也有會寫某字,但下筆時誤寫的情況。如有人把“武”寫作“武”[把[弋]寫成[戈]],把“豸蟲” 寫作“蟲豸”,或者把“鍥而不舍”寫作“契而不舍”等等。有些人,特別是個體商店的經營者,因貪圖方便而寫了壹些不規範的簡化字或別字。如有人將“酒”寫成“九”,把“餅幹”寫成了“並幹”,這種情況更是司空見慣的。

客觀原因

是漢字本身屬於表意文字,許多漢字筆畫比較多,因此漢字難記難寫,跟拼音文字比較起來,漢字的出錯率相當高;此外,漢語中同音、近音的字詞太多,如“嬴”與“贏”,“辯”與“辨”,“磬”與“罄”;“必須”與“必需”,“那裏”與“哪裏”,“符合”與“附和”,“檢查”與“檢察”,還有“翔實”與“詳細”等等,壹不小心就很容易寫錯或混淆。 要弄懂錯別字,就要知道錯別字壹般如何錯法,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造成錯別字的原因有如下幾種情況:

⑴形似致誤 例如:松弛——誤做松馳; 潦草——誤做繚草 如火如荼——誤做如火如茶; 相形見絀——誤做相形見拙

⑵音近致誤 例如:提綱——誤做題綱; 國籍——誤做國藉; 重疊——誤做重叠; 川流不息——誤做穿流不息; 壹籌莫展——誤做壹愁莫展; 竭澤而漁——誤做竭澤而魚; 相形見絀——誤做相形見拙

⑶義近致誤 例如:擅長——誤做善長; 掠奪——誤做略奪; 鳩占鵲巢——誤做鳩占雀巢; 積毀銷骨——誤做積毀消骨; 好高騖遠——誤做好高鶩遠

⑷音、形兩近致誤 例如:急躁——誤做急燥; 貪贓——誤做貪臟; 九霄雲外——誤做九宵雲外

⑸音、形、義三近致誤 例如:摩擦——誤做磨擦 了解了常見錯別字的錯誤,我們會發現,基本上的錯別字都是因為音、形、義的某壹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壹個人有意或無意地寫了錯別字,就會令人費解甚至誤解,這樣就會影響意義的表達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際作用。如有的經營者賣東西,在其廣告招牌上,將“花卷”寫成了“花圈”,將“大偏魚”寫成了“大便魚”等等,結果令顧客望字止步,有買賣也做不成了。

在使用漢字這個問題上,每個人都必須端正認識,高度重視,完整、準確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壹定要少寫或不寫錯別字,自覺糾正錯別字。我們只有正確、規範地使用漢字,努力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才能使漢字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1.按(安)裝2.甘敗(拜)下風3.自抱(暴)自棄4.針貶(砭)5.泊(舶)來品6.脈博(搏)7.松馳(弛)8.壹愁(籌)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叠(疊)12.渡(度)假村13.防(妨)礙14.幅(輻)射15.壹幅(副)對聯16.天翻地復(覆)17.言簡意駭(賅)18.氣慨(概)19.壹股(鼓)作氣20.懸梁刺骨(股)21.粗曠(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湊和(合)25.侯(候)車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壹如繼(既)往29.草管(菅)人命30.嬌(矯)揉造作31.挖墻角(腳)32.壹諾千斤(金)33.不徑(脛)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燴(膾)炙人口37.打臘(蠟)38.死皮癩(賴)臉39.蘭(藍)天白雲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勵(厲)42.老倆(兩)口43.黃梁(粱)美夢44.了(了)望45|.水籠(龍)頭46.殺戳(戮)47.痙孿(攣)48.美侖(輪)美奐49.羅(啰)唆50.蛛絲螞(馬)跡51.萎糜(靡)不振52.沈緬(湎)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規55.大姆(拇)指56.漚(嘔)心瀝血57.憑(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60.親(青)睞61.磬(罄)竹難書62.入場卷(券)63.名聲雀(鵲)起64.發韌(軔)65.搔(瘙)癢病66.欣嘗(賞)67.談笑風聲(生)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無恐70.額首(手)稱慶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題)名74.走頭(投)無路75.趨之若騖(鶩)76.遷徒(徙)77.潔白無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81.弦(旋)律82.膺(贗)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猶)如猛虎下山85.竭澤而魚(漁)86.濫芋(竽)充數87.世外桃園(源)88.臟(贓)款89.醮(蘸)水90.蜇(蟄)伏91.裝禎(幀)92.飲鳩(鴆)止渴93.坐陣(鎮)94.旁證(征)博引95.灸(炙)手可熱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為99.編篡(纂)100.做(坐)月子 上面所列的100個別字,大致可分為五種情況:壹是讀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誤為“食不裹腹”,“粗獷”誤為“粗曠”;二是字形相似,如“氣概”誤為“氣慨”,“輻射”誤為“幅射”;三是意義混淆,如“湊合”誤為“湊和”,“針砭”誤為“針貶”;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規”誤為“默守成規”,不知道“墨”指戰國時的“墨翟”,“黃粱美夢”誤為“黃梁美夢”,不知道“黃粱”指的是做飯的小米;五是忽視語文法規,如“重疊”誤為“重叠”,“天翻地覆”誤為“天翻地復”,其實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簡化字總表》時,“疊”“覆”二字已經恢復使用。又比如“大拇指”錯成“大姆指”,這是過去學生高考中出錯率最高的字。 《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認定別字是壹個十分嚴肅的過程,壹定要防止漏判、亂判特別是錯判。有些字壹般認為是別字,如“好象”的“象”、“陷井”的“井”,但語文界、辭書界至今還有不同意見,為此沒有貿然收入字表。該刊還透露說,公布字表只是第壹步,他們還將組織專家,從字形、字義、字史、字用等方面作深入的學術討論,總結別字的特征和辨析的規律,為糾正這100個字的差錯,盡到自己的責任。在繼續收集材料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咬文嚼字》還將陸續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字表。 該刊自1995年創辦以來,曾組織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力量審讀了約3000本圖書、1000種期刊、100種報紙,並請100家新聞出版單位,提供每年差錯率最高的詞,這批長期出現、廣泛出現、反復出現的別字,便是在10年調查的基礎上產生的。

編輯本段辨別錯別字的訣竅

漢字是壹種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義之間常常是有壹些對應的關系的。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在音、形、義之間建立聯系,然後用它們這些紐帶和聯系將錯別字的技巧壹壹掌握。

訣竅壹

把握字音和字形的關系,漢字的字音和字形的搭配其實是任意性的,同時也具有強制性,壹定的字音規定了某壹個具體的字,比如“墨守成chéng規”,知道中間的字是chéng而不是chén,就可以有效避免我們寫成“陳規”。因此,我們主張同學們在復習語音和字形題時能大聲地念誦出來,這樣可以給自己培養壹種讀音的慣性,碰到壹個詞,只要讀準字音,我們就知道它不可能有那樣的字形,如“奴顏婢bì膝”,如果妳讀成bēi,難免會誤寫成卑,而知道應該為bì,怎樣也不可能寫到另壹個詞去。總結成四個字“以音辨形”。

訣竅二

把握字形和字形的關系,妳是不是疑惑了呢?我們知道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我們可以學會抓住形旁,加上它的含義,來辨別讀音。形聲字的另壹部分聲旁常常決定壹個字的讀音,雖然說有時候可以起到壹定的標誌性作用,但是聲旁有時候是具有欺騙性的。牢牢掌握壹些重要的形旁代表的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分辨錯別字。如“幹燥,燥熱”和“急躁、躁動”不要把兩個字弄混,其實有訣竅,“幹燥、燥熱”都包含幹的意思,燃起火常常會讓空氣幹燥,或者空氣幹燥也容易著火;而人“急躁”時常常會跺腳,因此必須是足字旁,是不是很有意思呢?這種聯想式的記憶可以幫助我們識認很多形近的,偏旁不同的字。總結成四個字“以偏辨形”。

訣竅三

把握字形和字義的關系。中國字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壹般來說字形是有壹定特殊含義的,我們在識記字形的時候,最好可以順便了解這些詞的意思。比如說“惦量”的“惦”是“掂”的誤寫。惦,讀diàn,有“記掛”的意思;而“掂”讀diān,是用手托著東西估輕重的意思。準確掌握每壹個詞素的含義,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壹部分的錯別字題,如果能夠把訣竅二聯系起來,事半功倍。總結為四個字“以義辨形”。

訣竅四

根據詞語之間的結構關系來辨析。我們要加上這壹條主要是針對成語的,我們知道大部分成語詞素和詞素之間的關系是對應的,結構上常常是兩兩對應,比如“提心吊膽”,不能誤寫作“提心掉膽”,因為“提”和“吊”是相近的意思,再比如“壹張壹弛”,不能誤寫作“壹張壹馳”,因為“張”和“弛”是對應的相反的意思。總結為四個字“結構辨形”。

編輯本段避免錯別字的方法

分清字義

字義決定漢字的正確使用,明了字義是明辨字形正誤的基礎。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義,就能有效地避免錯別字。“堅”是結實、硬、堅固的意思;“艱”是困難的意思,學生先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再用到“堅固、堅強、艱難、艱辛”等詞就能區分清楚了。知道了“戴”是加在頭、面、頸、手等處,還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帶”是攜帶、捎帶的意思,學生於是對“戴帽子、擁戴、帶口信、帶行李”等就壹目了然了。再如,“廝打”中的“廝”是互相的意思,學生明白了字義,就不會寫成“撕打”;“貪贓枉法”中“贓”是贓款,而不能寫成“貪臟枉法”。

利用形聲字的特點,推想字形

漢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推想形旁,學生明了字義所屬,就能大致判斷字在詞中運用正確與否。如“謳歌”是歌頌的意思,左邊是“訁”旁;“漚肥”要用水泡,左邊是“氵”;“嘔吐”經口腔排出,所以左邊是“口”旁。再如“劈”只要想到用“刀”劈,形旁為“刀”聲旁為“辟”,就不會出錯。

理清源頭

很多詞語、成語都有出處——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帶領學生壹起找到字詞的源頭,就能使他們避免寫錯別字。如“班門弄斧”,“班”指魯班,古代有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擺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了解了這壹點,學生就不會寫成“搬門弄斧”。“再接再厲”總有學生寫成“再接再勵”,因為這個成語意為壹次又壹次地繼續努力,常用來鼓勵他人。實際上,這個成語最早的意思是:為了鬥雞時使自己的雞獲勝,每次鬥前,在磨刀石上磨磨雞的喙,使它的嘴尖鋒利。“厲”通“礪”,指的是磨刀石。因此“再接再厲”的“厲”只能寫成“厲”。

易錯字強化記

寫字時,多壹筆、少壹筆就會發生錯誤的字有很多,如“梁、染”,“低、紙”,“縣、具”,“喪、嚷”等字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成類強化記憶,還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法進行理性記憶。

註重第壹印象

第壹次和某個生字見面,壹定要讓學生形成清晰、準確的印象,要從音、形、義三方面結合起來理解記憶,不然錯誤印象會頑固地留在學生腦中,不易抹去。

查字典

平時要註意督促學生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隨著社會的發展,壹些詞語在運用上有了不少變化,甚至壹些字形也有變化,要及時讓學生留意掌握。遇到不認識、拿不準的字更要及時查字典,不能盲目按聲旁定字形。

書寫規範

漢字書寫筆畫要規範,不規範的書寫會造成對字的理解的偏差,壹些形似的字,如果寫得潦草,就會混淆,無法辨認。 我們每個人在使用漢字時都免不了出現差錯,教師平時可以和學生壹起將常寫錯的字編成小冊子,並常常翻看,對於減少錯別字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