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手語工作有歷史記載的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緒13年),美國傳教士梅裏士在山東登州(今蓬萊)創辦聾啞學校,並搜集中國聾人手勢,同時將手指字母傳入中國。 這是我國手語應用和聾人教育的開端。解放後的50年代中期,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組織整理中國各地地方聾人手勢,選擇北京、沈陽、哈爾濱、青島、上海、南京、武漢、廣州、蘭州、成都、昆明等11個城市作為基地,在地方手勢的基礎上加以綜合篩選,編制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4輯,收入2000余個單詞手勢動作圖解。這是我國手語工作的正式開始。1985年底,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委托上海市盲人聾啞人協會對4輯《聾啞人通用手語圖》進行全面修訂,提出修改意見,在全國第三次手語工作會議討論通過,易名《中國手語》,***分15大類,收詞3330條。1992年底,中國聾人協會成立中國手語新增詞工作小組,要求全國各地征集原中國手語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詞詞目及手勢動作設計。1993年8月在哈爾濱召開中國手語新增詞手勢動作審定會議,通過將2266個新增詞及手勢動作,做為《中國手語》(續集)出版。正續兩集《中國手語》***收入5600余個單詞手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