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擓怎麽讀

擓怎麽讀

擓怎麽讀為kuǎi,相關內容如下:

1.擓,普通話讀作kuǎi,《現代漢語詞典》給出三個意思:

其壹,搔,輕抓,如"擓破了皮","擓癢癢","給俺後背擓壹擓";其二,挎,也就是把胳膊彎起來掛住或鉤住東西,如"擓個包袱回娘家","擓著籃子下地去送飯";其三,舀,搲,如"擓壹勺水",把西瓜瓤擓到盤子裏","用勺子擓著吃"。

這三個義項,《現代漢語詞典》均標註為"方言",說明這個字不是書面語常用字,而是方言中的口語詞。

2.擓"字的身世是個謎

擓,在古代文獻中極少看到,關於它的來龍去脈,至今仍是壹個謎。

據《康熙字典》,"擓"字首見於唐開元年間編撰的《唐韻》,且只標註讀音為"苦淮切",其義項直到宋代編撰的《集韻》,才給出具體的解釋:"枯懷切,音匯。揩摩也。又抆拭也。或省作?。"

枯懷切,音匯",是說"擓"字的讀音。據古代註音"反切法","枯"字的聲母為k,"懷"字的韻母為uai,聲調為上聲。把前壹個字的聲母,與後壹個字的韻母與聲調相切,讀音就是kuǎi。

揩摩也。又抆拭也",是說"擓"字的義項,就是摩擦、揩拭、撫摸的意思。"或省作?",是說"擓"字的另壹個寫法為"?",省略了三點水。

擓"這個字很有意思的,妳看,《唐韻》只標出了讀音,卻沒有給出義項,說明了什麽?壹個可能,是編撰韻書的人壹時忽略,忘記寫上去了;還有壹個可能,或許他真的不知道這個字是什麽意思。

漢語方言中"有音無字","音義脫節","文白異讀"等現象還是比較常見的,這是方言口語的尷尬,但這也正是方言口語的妙趣所在。

到了宋代,"擓"字在《集韻》中給出的義項是"揩摩、抆拭",這與《現代漢語詞典》中"擓"字的第壹個義項"搔、輕抓"有壹定的關聯和傳承性,但是與其他兩個義項"挎","舀",根本就扯不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