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公劉》是頌周文王十二世祖先公劉的功績。他帶領周族遷居於豳地。“篤公劉,既溥既長,即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他“陟則在,復降在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公劉帶著周人到豳後,便去察看地形,先擇聚落居址。他爬上山頂,又下來站在平地上,選擇水源豐富、地形寬敞的地方,百泉在這裏湧出,小河在這裏經過,背靠山岡。就讓周人在這裏安安穩穩地住下來。在山的南坡開墾與整平土地,引泉灌溉。在較高的臺地上建造城池和房屋,在這高臺地附近有壹塊大平地,以資耕種。詩中的“即景乃岡”是在山岡上立圭表以測日影,定壹年四季日影的長短。由此詩反映出來,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我們的祖先已能立表測向,由此“相其陰陽”“度其夕陽”。用此測定方向、測定壹年四季。公劉時代已能選擇農業發展、城市建築的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