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梁青寺建於漢朝末期。這是壹個歷史事實,在公元821年,唐中宗前往泰山朝聖,並帶著他的皇後南下蔡莊。農歷二月十九日,他在梁青寺焚香,與太子歡天喜地。因此,他非常高興,並將梁青寺命名為“白子寺”。時至今日,蔡莊梁青寺“扣百子”的習俗廣為流傳。尤其是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蔡莊的“白子”廟會,眾多善男信女和商人、遊客雲集,人山人海。
據說在康熙年間,皇帝微服出行,路過蔡莊的梁青寺。他看到唐皇封爵,覺得古寺香火千年不滅,於是拔了禦銀,修了殿,建了正殿。由此,梁青寺迎來了兩個極其繁榮的歷史時期:唐朝和清朝。為了記錄這段歷史,這座寺廟裏的僧侶們豎起了紀念碑,刻下了石頭,將流傳於後世。至今,清代大學者陳廷敬(陳廷敬是《康熙字典》主編)的手跡,鐫刻在位於正殿兩側的兩座寺廟碑上。壹篇說:唐二十二年,居嶽(1684)重修正殿,陳廷敬作詞;另壹篇文章說:福田,梁青聖福莊的住持。碑文歷經滄桑,至今清晰可見,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也是梁青寺歷經千年的見證。
現在寺西北有壹口古井,名為“龍泉井”。建於明末,相傳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會在蔡莊稍作停留,讓他的白在這裏小酌壹杯。井上有八角亭,乾隆手書有對聯:壹井有泉通東海,四時露天無雨。因此,該井也被稱為“飲馬井”。井水水質甘甜醇厚,入口清爽。村民們非常喜歡喝它。幾百年來,每年都有外國人來這裏取水釀造。文革結束後,村民重修龍泉井時,工匠在井底發現壹條粗糙的蟒蛇,盤卷時直徑兩米多。村民們非常害怕,不敢建造它。當他們聽說這件事時,都很驚訝。第二天,寺廟的住持在井前設香案,行大禮。瞬間,蟒蛇尾隨而至,消失在視線之外。
蔡莊裏的梁青廟歷經滄桑,幾乎沒有留下什麽遺跡。但值得欣慰的是,自1995以來,在當地的大力支持和大師的四處奔波下,梁青寺的五間後殿已經建成使用,前山門寺正在重建中。很快,梁青寺將恢復它以前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