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中外的九壹八事變後,中國人民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奮戰。東北各界人民和愛國官兵組織抗日武裝揭竿而起,奮起抵抗。這些抗日武裝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
比較著名的有以馬占山為總司令的黑龍江抗日救世軍、以王德林為總司令的吉林中國救世軍、以杜麗為總司令的吉林自衛軍、以鄧鐵梅為總司令的東北人民自衛軍、以耿濟洲為總司令的東北人民抗日義勇軍、以蘇炳文為總司令的東北人民救世軍。
擴展數據:
與會者在分析了抗日戰爭敵我形勢和國際形勢的發展後,充分權衡了對日宣戰可能帶來的利弊,達成共識:不宣戰不分手是當前中國對日關系的上策。原因如下:
壹是切斷了中國軍隊所需物資的運輸線。中國的軍用物資遠不能自給自足,大部分都要從國外進口。如果中國公開向日本宣戰斷交,作為交戰國的日本將通知各國禁止壹切軍需品和軍需原料進口到中國,並切斷中國的海上運輸線,而中國又無力保護大量外援物資從海上進口到中國。
二是擔心德國軍械裝備在中國受阻。近年來,中國通過德國軍事顧問團的訓練和整頓,剛剛裝備了幾個裝甲兵。當時還有大量重要的軍事裝備沒有運抵德國。如果宣戰,日本將名正言順地迫使德國取消對華軍售,這對中國繼續抗戰非常不利。
第三,它無法解決兩邊的僑民問題。如果斷交宣戰,中國在日華僑將被驅逐或逮捕,而中國目前沒有能力撤僑和保護華僑。相反,日本華僑可以遷入英法等國的租界,繼續扮演侵華第五縱隊的角色,但中國政府不能驅逐或幹預。
正因為要考慮和顧及以上因素,蔣介石才不得不坐以待斃。在漫長的抗戰過程中,他始終采取邊守城邊講和的策略。但是,委員會主席組織的幾次大規模保衛戰,真的很辛苦,很慘烈。雖然最後都失敗了,但是沈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和中國壹樣,非常重視宣戰問題。他的內閣曾多次討論對華宣戰、斷交的問題。軍方的壹致意見是“不宜宣戰”。
究其原因,雖然宣戰可以阻止中國與第三國的經濟往來,最大限度地切斷中國軍事裝備的進口,但日本也是壹個資源稀缺的島國,大部分軍用物資和原材料都要從國外進口。
如果宣戰,同情中國的國家會限制對日戰略原材料出口,日本甚至會受到國際經濟制裁,這對日本無疑是弊大於利。
人民網-日本專家:日本過去對中國的所作所為是“侵略”。
鳳凰網-從1931到1941,日本入侵十年後中國為何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