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晚亭是嶽麓書院負責人羅典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建。每年清秋,壹亭滿翅,紅葉滿山。
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時,經常和蔡和森、蕭子升、羅學贊等朋友來這裏指點迷津,啟發寫作。後來由於年久失修,梁柱傾斜,會倒塌。
為了方便人們參觀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的紀念地,李達向湖南省政府建議重建愛情夜亭。省政府同意撥款1億元(目前相當於1萬元左右)委托湖大進行重建,由林傳信教授設計,魏永正教授領銜。
為了美化愛晚亭的周邊環境,學校拆除了原來由愛晚亭修建的職工宿舍,另建了壹間房屋進行安置,修建了壹條從和平寨到愛晚亭的道路,並根據地形在愛晚亭的溪流中修建了三個池塘。池水清澈,倒映名亭,由水管引至學校,作為當時數千師生的飲用水。
9月1952,17,愛晚閣裝修完成。在李達的要求下,毛澤東欣然題寫了“愛晚亭”牌匾。
擴展數據:
縱觀毛澤東的壹生,他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他胸中積澱的深厚愛國情懷。
毛澤東詩歌在文化取向上突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維護尊嚴、追求獨立、尋求解放、尋求幸福偉大歷程的真實寫照。
毛澤東的詩歌繼承了中國歷史上愛國主義文學的優秀傳統,並被賦予了時代的精神內涵。在毛澤東描寫祖國山川的詩歌中,這種愛國情感既直接又生動。
“遊遍青山的人不老”“我要做江海客”。他既喜歡樂山,也喜歡水。毛澤東的山雄偉壯麗。
會昌山“直通東”,昆侖山“轉出”,廬山“飛到江邊”,井岡山“到處歌舞,流水多”。毛澤東的水神奇、優美、多變。
他陶醉於“江水滔滔,百人爭流”的純凈與活力,震驚於“江水忽上忽下,驟然洶湧”的寂靜與尊嚴。他欣賞“風吹離綠洲,雨從綠野上來”的自然風雅,贊美“九派浮黃鶴飄雲中,白煙起浪”的煙波浩渺,向往“洞庭湖滿是雪,長島人唱著動人的詩”。
“山川秀美,無數英雄折腰”,壹句氣勢磅礴的詩句,讓人對偉大的祖國頂禮膜拜,對自己來自中國深感自豪。
人民網-毛澤東為家鄉寫下了哪些“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