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是什麽意思?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是什麽意思?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的意思是:節物風光變換,不會等待人,桑田滄海須臾之間就改變了。

出處節選《長安古意》——唐·盧照鄰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壹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白話譯文節物風光變換,不會等待人,桑田滄海須臾之間就改變了。昔日有金階白玉堂的地方,如今只見青松矗立在那兒。揚雄居住的宅院是何等的寂寥,年年歲歲只有壹床書作伴。唯有南山的桂花盛開了,飄飛的花瓣落在人的衣襟上。

擴展資料

1、《長安古意》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聞壹多先生說,南朝的宮體詩不是壹個空白,而是壹個汙點,貧血而畸形的宮廷生活催生了貧血而畸形的詩歌,兩者又互相影響,於是整個社會都處在綺靡委頓的籠罩之下。於是,在“人人眼角裏是淫蕩,人人心中懷著鬼胎”的詩風影響下,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人人的心靈都被毒化了。

在中國古代,下壹個皇帝就是神明的代表,對前朝的評判,就是由他和他的大臣們進行的。唐朝建立之後,新的統治者和大臣們總結出來的南朝滅亡的教訓,其中有壹條就是沈溺於亡國之音,這是有壹定道理的。物極必反,墮落到了盡頭,也就是振興的開始。於是,盧照鄰創作了屬於唐代的聲音——《長安古意》。

2、《長安古意》鑒賞

這首詩托“古意”,實抒今情。它的題材、用語與蕭綱的《烏棲曲》等齊梁宮體詩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卻大不相同。它的詞采雖然富麗華贍,但終不傷於浮艷。詩的寫法近似漢賦,對描寫對象極力鋪陳瀉染, 並且略帶“勸百諷壹”之意。

七古中出現這樣洋洋灑灑的巨制,為初唐前所未見。而且更好在感情充沛,力量雄厚。它主要采用賦法,但並非平均使力、鋪陳始終;而是有重點、有細節的描寫,回環照應,詳略得宜;而結尾又頗具興義,耐人含詠。它壹般以四句壹換景或壹轉意,詩韻更叠轉換,形成生龍活虎般騰踔的節奏。

此詩詞彩的華艷富贍,猶有六朝余習,但大體上能服從新的內容需要;前幾部分鋪陳豪華故多麗句,結尾縱、橫對比則轉清詞,所以不傷於浮艷。在宮體余風尚熾的初唐詩壇,盧照鄰“放開粗豪而圓潤的嗓子”,唱出如此歌聲,壓倒那“四面細弱的蟲吟”,在七古發展史上是可喜的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