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峽》1、給加點的字註音酈( )道元 重巖疊嶂 ( ) 不見曦( )月 沿溯( )阻絕 素湍( )綠潭 飛漱( )其間 屬( )引淒異 淚沾裳( )絕巘( ) 2、解釋列出的字詞。
(1)略無闕處 略無:_________ 闕:_______________(2)至於夏水襄陵 至於: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4)沿溯阻絕 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5)飛漱其間 漱:____ _______ 其:_____ __________3.填空。《三峽》選自《________》,題目是編者加的。
_____(朝代)的地理學家__________給《________》作註寫成了《________》。該書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並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巖疊嶂,隱天遮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默寫下列句子。
(1) 寫三峽兩岸山長又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寫三峽夏水暴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寫夏水迅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了三峽山水畫卷色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征。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麽從“山”寫起?而寫“水”又是按照什麽順序來寫的?這樣安排有什麽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觀潮》壹、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字組成詞語。
若( )若( ) ( )( )相接人( )人( ) ( )( )並進山( )地( ) ( )天( )地二、按課文內容填空。1.午後壹點左右,從遠處傳來( )。
過了壹會兒,只見( )。2.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 )。
再近些,只見( )。浪潮越來越近,( );那聲音( )。
三、選詞填空。平靜 安靜 寧靜1.房間裏非常( ),只聽見鐘表的嘀噠聲。
2.幾只小船飄蕩在( )的湖面上。3.夜晚,( )的鄉間小路上連壹個人影都沒有。
參考答案:壹、若隱若現 水天相接 人山人海 齊頭並進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二、1.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壹條白線 2.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白浪翻滾,形成壹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三、1.安靜 2.平靜 3.寧靜。
2. 初二上冊語文古文練習壹、1)不(獨)親其親----------僅僅
2)矜、寡、孤、(獨)、廢疾者----------孤獨的人
3)謀(閉)而不興----------堵塞
4)外戶而不(閉)----------關閉
二、
1)與------通--------舉,解釋:----------推舉,選舉
2)作------通--------坐,解釋:----------犯罪
三、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
東西太多了就丟棄在地上,不需要藏在自己這裏;力氣太多了就不要用在自己身上,不需要為了自己。
四、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 誰有初二上學期蘇教版的課內文言文練習語文第三冊文言文復習 壹 《愚公移山》(壹)、填空。
《愚公移山》是壹篇_______,選自 ,作者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____時期_________國人,他是 家的代表人物之壹。(二)、註音、填字。
仞_______j? b?n_______始ch?n________shu?ng________妻 窮ku?_______ 荷 擔____ 懲( ) 雍( ) 朔東( ) 荷擔( ) 智叟( ) 曾不能( )(四)用文中句子填空。愚公移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好處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艱巨性___________________,信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家人對移山的態度______________,智叟反對移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簡答題: 1、本文有何寓意?“愚公”和“智叟”取名有何用意?神話結尾有何含意?神話結尾的作用:通過幻想,借助 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解決人和自然的矛盾,反映了 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如何理解“其妻獻疑”和智叟的“笑”? “其妻獻疑”從另壹角度強調了移山任務的艱巨,反襯愚公意誌的堅決。
智叟的“笑”是自作聰明和對愚公的譏諷。 3、用成語表示“河曲智叟亡以應” 、。
4、符合本文寓意的成語有: 5、與“曾不能毀山之壹毛”中的“毛”意思相同的成語有: 6、京城氏之子幫助移山有什麽含義? 7、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麽?愚公又是怎樣駁斥他的?請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8、文中將愚公率領子孫們決心挖山不止的壯舉與智叟 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並主要運用 的手法來表現情節內容,塑造人物形象。
9、在妳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話故事中,還有哪些與《愚公移山》的意義相同?請寫出故事的題目,不得少於2個。 10、讀完這則故事後,有人認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認為愚公確實很愚,而智叟才是有頭腦的人。
對此,妳是如何看待的呢?請寫出妳的真實想法。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二、《活板》 (壹)常識填空 1、本文選自《 》,該書被英國學者 譽為 ,作者 字 , (朝)科學家、政治家。 2、本文說明對象 ,說明順序 ,(① ② ③ ④ ) 3、主要說明方法有① 如 ;② 如 ③ 如 。
4、本文在說明時主要抓住活板的特征:“ ”,具體表現在:⑴ ⑵ ⑶ ⑷ (5) 。 5、語音停頓。
⑴有/奇字/素無備者。⑵用訖/再火/令/藥熔。
6、第二段結構 層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活板發明人 畢升,當代畢升是王選。 8、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 、、、。
(二)註音: 1、和紙灰( )2、煬( )3、砥( )4、更互( ) 5、帖( ) 6、貯( )7、燔( )8、群從( )(三)在上文括號中解釋加點的詞,在橫線上翻譯。三《陋室銘》 1.本文選自 作者是 朝著名詩人 。
“銘”是 。 2、註音:馨( ) 苔( )儒( )牘( )蜀( ) 3、在上文括號中解釋加點的詞,在橫線上翻譯。
4.從修辭方法角度看,不同於其他三句的壹句是( )。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B.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C.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D.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能統領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孔子雲:阿陋之有?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課文從 、和室中生活三方面來描寫陋室。描寫環境優美的句子 , 。
表現交往人物不俗的詩句 , 。 7.請用“壹-”在文中標出寫室中生活的句子。
8、與“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意思相近的詩句有 9、文中引用 朝的 和 的 兩個典故,用意是 。 10、說說“何陋之有”的言外之意和作用。
11.寫出文中的駢句: 12、用“|”標出文中節奏,並寫出文中韻腳。 13、本文所表達的生活情趣是( )。
A.痛恨權貴 B.甘於簡陋 C.安貧樂道 D.不甘沈淪四、《愛蓮說》 ( 壹)、常識。1、本文選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哲學家,世稱 _____先生,他是___________的創始人。
2、全文以________為線索,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誌趣。3、“說”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 ,也可以__________ ,都是為了____________ 。
4、《陋室銘》、《愛蓮說》兩文在寫作上的***同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朝代)著名詩人,他寫的著名的愛菊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二)、理解默寫。1、課文從生長環境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蓮的高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蓮的莊重;從體態芳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蓮的正直,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了蓮的芳馨(比喻君子善名遠揚);從風度方面______________ _寫出了蓮子的清高。2、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現蓮的品質的名句是 , 。(三)、註音。
濯( ) 漣( ) 褻( ) 鮮有聞( ) 蕃( ) (四)在上文括號中解釋加點的詞,在橫線上翻譯。(五)語音停頓,用“/”標出。
予獨愛。
4. 初二上冊所有文言文、我要全部重新背壹次啊,可是沒有課本了.可不第五單元21、短文兩篇 三峽(酈道元)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22、閑情記趣(沈復) 23、*周處(劉義慶)24、*晏子故事兩篇《晏子春秋》25、詩詞五首使至塞上(王維)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春望(杜甫)登飛來峰(王安石) 論詩(趙翼)第六單元26、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7、小石潭記(柳宗元)28、*觀潮(周密) 29、*寓言四則 畫蛇添足《戰國策》 買櫝還珠(韓非子) 濫竽充數(韓非子) 塞翁失馬《淮南子》30、詩詞五首渡荊門送別(李白) 秋詞(劉禹錫) 赤壁(杜牧)過零丁洋(文天祥)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具體妳要背哪篇可以網上搜。
5. 初二暑假語文古文練習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a.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強(強迫 ) b. 今為州學舍:舍(校舍 ) c.於楹間以揭之:揭(提示 ) d. 以勉其學者邪:勉(勉勵,鼓勵 ) 2.翻譯下列句子 a.然後世未囿能及者: 然而後世沒有(在書法上)比的上他的b.夫人有壹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 (夫,是發語詞,無意)壹個人有壹樣才能就能讓後世的人如此尊崇(指在王羲之洗筆的墨池邊立匾紀念,還請曾鞏寫傳)3.簡要概括曾鞏寫作此記的目的 答: 曾鞏大意是說,王羲之沒有出去當官而居住在東方(在紹興,古稱會稽),並不是真的在那裏遊山玩水,還是在書法上努力錘煉,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在晚年越來越好,可見是他努力的結果。
教授王君盛在墨池邊掛匾是希望後人學習他刻苦的精神。(要完整寫的話太多了,妳自己再看看,揣摩下,我只說壹些大意)====================================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於諸侯,皆受金於府,(這是魯國的法律。
魯國的人,有的時候窮困,被人家賣到別的國家去作奴婢。有人能把這些人贖回來,魯國 *** 有獎金給他。)
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
(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他贖人,贖人回來之後,不接受 *** 的獎金。孔子聽到了,責備他。
『賜』,是子貢的名字。『失之』,妳錯了!)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
(聖賢人做事情,他有壹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決定可以移風易俗;換句話說,幫助社會改良不好的風俗。這個事情可以做,能夠教化百姓,給百姓做榜樣。)
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現前魯國這個社會,富貴的人家少,貧窮人家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贖人取金並沒有對社會造成不好影響,如果都學子貢,以他的道德標準為正常,普通老百姓就不會去贖人了)”2子路拯(救)溺(被水淹)者,其人拜(謝)之以牛(以牛作為救命的謝禮),子路受(沒有拒絕接受了)之。
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以後魯國有了這個榜樣,就淹水的人就會多了)============================其實這些都不是很難,只要下點功夫去找,肯定可以。
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是學校不會教,但卻是走上社會後最重要的。樓主年紀還小,先培養起來吧。
勤奮,認真的學習態度才是人真正的財富。第二篇古文的含義很深,好好去搜索答案體會壹下。
在中國,類似子貢的人太多,看似為普通人樹立了好榜樣,事實上無形的提高了社會的道德評價標準,讓都不會本來幫人但不害己的事變成了幫人就要損己的事了。===========我隨便先這麽說壹些,寫完全的話實在太多。
就這些就搞了我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