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這是陳獻章寫給東莞學生林光的壹封信。陳在信中抄錄了自作詩《元旦試筆》,表達出“主靜”的思想。陳氏以茅龍之筆(圭峰山茅草制成),寫蒼勁之字,以生澀醫甜熟,對枯峭醫軟弱。他在總結自己的書法經驗時說:“予書每於動上靜,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動也。”運筆的動靜、留放、剛柔和結體的取勢、通篇布局的新奇,以壹個理學家獨有的思維方式,賦予深刻的內涵。
陳獻章(1428年—1500年)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廣東唯壹壹位從祀孔廟的明代碩儒,主張學貴知疑、獨立思考,提倡較為自由開放的學風,逐漸形成壹個有自己特點的學派,史稱江門學派。字公甫,號石齋,別號碧玉老人、玉臺居士、江門漁父、南海樵夫、黃雲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稱白沙先生,世稱為陳白沙[1] 。出生於新會都會村,10歲隨祖父遷居白沙村。二十歲那年春天在童試中考中秀才,同年秋天參加鄉試,考中第九名舉人。正統十三年四月考中副榜進士進國子監讀書。景泰二年會試落第後拜江西吳與弼為師,半年而歸,居白沙裏,築陽春臺,讀書靜坐,十年間不出戶終於悟道。成化二年復遊太學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為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著作後被匯編為《白沙子全集》。
/view/127992.htm
2.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壹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譯文:
頭上已是是稀疏的白發,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圍坐在火爐邊守歲(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壹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壹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而無法入睡.(剪燭——蠟燭點的時間長了之後,燭心會變長還會分岔,不剪的話無法看清東西,古代有壹種專門用於剪燭的剪子,前面比較的長,不容易燒到手的)蠟燭壹點壹點的燃燒,這裏指時間壹點壹點的過去,作者也慢慢的喝著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幹這夜酒,這裏作者的感情有點消極.將身上的錢分給家裏的小輩,讓他們去買春錢(春錢,據《閑居錄》中記載:"至大改元,婦女首飾皆以金銀作作小錢戴之,謂之春錢."它是古時民間習俗中使用的仿錢形飾物.)——這裏我覺得是給的壓歲錢.聽爆竹聲聲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換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 鼓角(多在古詩中只戰鼓和號角!這裏只的是春節時人們敲鑼打鼓吧)聲不斷,梅花也爭相開放,待到五更時分人們歡笑著相互拜年!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所載為東堂),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後的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升並論,稱“南洪北孔”。
/view/19470.htm
3.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現代
***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譯文:
大家聚集在壹起***同慶祝新年的到來,笑語喧嘩,十分熱鬧,紅巖村的年青同誌送來梅花,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大家在壹起舉杯互相敬酒,表達著新年的祝願,散席後眾人意猶未盡,又壹起品嘗這勝利茶,談論當今時事。
只有精忠才能報答祖國,如今祖國正遭外侮,烽煙遍地,沒有地方去尋求壹家安樂。
我們在陪都重慶載歌載舞地歡慶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讓我們遙祝延安解放區繁榮昌盛。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是董必武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慶祝1942年元旦時,用柳亞子懷人詩的原韻,即興口占的壹首七律。該詩體現了詩人偉大的革命豪情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表達了詩人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以及懷念革命聖地延安的深厚感情。
/view/3576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