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石灰吟》教學設計附反思和評課

《石灰吟》教學設計附反思和評課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的任務之壹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麽反思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石灰吟》教學設計附反思和評課,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石灰吟》教學設計附反思和評課 篇1

壹、梳言:讀通詩句

1.導入解題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壹起來學習壹首古詩,題目叫《石灰吟》。(板書)

(2)吟,吟誦之意,是古典詩歌的壹種形式。還記得嗎?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白居易的《暮江吟》: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這首《石灰吟》,其作者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於謙。(板書)相傳有壹天,於謙信步來到壹個石灰窯前,此時師父們正在燒制石灰,只見壹堆堆青灰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後成了白色的石灰,於謙感慨萬千,稍加思索後便吟誦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齊讀詩題。

2.讀通詩句(出示課件)

(1)請同學們翻開書P100,自由讀這首詩,做到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師生相機正音。學習生字:焚。讀音:前鼻音。是壹個會意字。火燒叢木。古人田獵,為了把野獸從樹林裏趕出來,就采用焚林的辦法。

註意“粉骨碎身”和平時讀的“粉身碎骨”不壹樣。

(3)還要讀出七言詩的韻味,師生進行平仄韻律的接讀。

(4)學生自由再讀後齊讀。

過渡:這石灰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讓於謙感動不已從而來吟誦贊美呢?

二、造境:走進石灰的世界

1.請看壹段石灰的介紹

(1)指名讀

(2)聽明白了嗎?妳能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說壹說嗎?石灰巖被千錘萬擊運出深山,然後在烈火中焚燒,成為白色的生石灰,再放入水中爆裂解體,變成粉末狀的熟石灰。

(3)說說妳的感受。(千難萬險,不易)

2.理解詩意

(1)師:石灰在燒制的過程中要經歷壹系列的考驗,那麽在這首詩中,哪些詞語向我們介紹了鍛造石灰所要經受的考驗?學生交流: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帶著妳的感受,讀好這三個詞語;想想剛才的文字,讀好這三個詞語)

(2)師:石灰面對這樣的考驗是什麽態度?學生交流:若等閑 全不怕

師:誰來說說這兩個詞的意思?(若:好像。等閑:平常事。相機點撥:與《長征》中“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直等閑”。等閑之輩: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師:為什麽石灰面對如此壹系列的考驗會若等閑、全不怕呢?

生交流:因為要留清白在人間。

師:這首詩的意思淺顯易懂,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壹說呢?

學生:自由練說後再指名說壹說。

師過渡:這就是石灰的壹生,平平凡凡卻又轟轟烈烈。

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

學生:齊誦《石灰吟》

三、顯象:再現物我的形象

1.白居易曾經說過:“歌詠言,詩言誌。”其實12歲的於謙寫下這首詩不僅是對石灰的真實寫照,而是想借石灰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和誌向,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物言誌”。老師再請大家讀壹讀,妳能來詩中的語句來說壹說於謙心中的誌向是什麽呢?

學生交流:要留清白在人間。

2.《石灰吟》是於謙年少時的誓言,《石灰吟》更是於謙壹生的寫照。聯系著於謙壹生的經歷,相信妳們壹定會更好地理解這“清白”二字。請大家拿出老師事先發給大家的資料。這上面涵蓋這於謙的壹生。認真地讀壹讀,妳能分別感受到於謙留在人間留給世人的清白究竟是什麽?(提醒:讀人物生平,要學會按人物的成長軌跡去看)

(壹)學生交流資料1:少年立誌

教師點評:於謙的座右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教師點撥:很多人都會有遠大的誌向,那麽於謙的誌向是什麽?苦讀又是為了什麽?是為了光宗耀祖嗎?

學生深入思考後交流:讀書是為了報效祖國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為了天下蒼生,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憂國憂民……

師提升內涵:因此於謙在他的而另壹首詩《詠煤炭》中如此寫道:“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字字句句飽含著地是於謙的拳拳愛國心哪!

指名學生讀:來!妳就是12歲就立下遠大誌向的於謙,妳在高聲吟誦著:……

妳就是12歲便滿懷報國之誌的於謙,正在抒發著心中的誌向:……

(二)妳從資料2中看到的清白又是什麽?

學生交流:為官清廉

教師補充:王振專權的時候,貪汙成風,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賂上司,只有於謙從來不送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甩動他的兩只袖子,笑著說:“只有清風。” “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於謙在《入京》這首詩中這麽寫道: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lǘ閻yán話短長。

師:當於謙回顧自己十幾年的為官生涯,再壹次高聲吟誦這首詩的時候,他心裏面會想些什麽?

學生交流:兌現了我少年時的諾言、無愧我的座右銘,我於謙壹生清清白白,為國為民,總算無愧於自己年少時的誓言。以天下為己任,為了社稷蒼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誌和決心。……

師:雖然我的這輩子會過得很辛苦,但我無愧自己的誓言,

指名學生讀:相信他會更加坦然地吟誦這首詩:……

相信他會更為堅定地吟誦這首詩:……

(三)看第三部分,於謙此生最大的功績——京師保衛戰,我們又能從中看出於謙給我們留下的清白是什麽?精忠報國

學生交流:和那些貪生怕死的官員來講,於謙精忠報國。無所畏懼、力挽狂瀾……

(《明史》中“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評價於謙。)

師:從壹盤散沙到眾誌成城,從兵臨城下到退敵千裏,這場戰鬥創造了力挽狂瀾的奇跡,而這個奇跡的締造者正是於謙。

師點撥:於謙是壹個文官,當他脫下官服,穿上只有武將才披的鎧甲,第壹次走上戰場,

指名學生讀:他壹定會無數次用這首詩鞭策激勵著自己……

此去也許就是壹條不歸路啊,但是……

(四)大家又從資料4中看出了什麽?清白留世

學生交流:光明磊落、無愧國家無愧人民 坦然自若

師:浩然正氣,自由天地日月為證 無愧於自己座右銘……於謙被殺後,官員們去他家抄家,發現:家無余資,蕭然僅書籍而已

師:在這座他拼死保衛的城池區,於謙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可是臨行前的於謙必定是從容的,

指名學生回答:因為……

師:臨行前的於謙心中是否會有牽掛?他又會牽掛什麽呢?

學生想想練說:還會有強國入侵嗎?人民能否安居樂業嗎?像王錚那麽樣的小人還會猖獗嗎?

師:還會有想我於謙這樣的人來保家衛國嗎?千言萬語道不盡於謙的心懷。刑臺上的於謙最後壹次輕輕地、堅定地、從容地吟誦起這首詩……

師總結:於謙用他的壹生完美詮釋了石灰吟的全部內涵,他的壹生如同這首詩壹樣坦坦蕩蕩,堪輿日月同輝……

學生齊讀《石灰吟》

師:後人如此評價於謙(出示課件: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僥僥律貪之潔)

師總結:五百多年過去了,可於謙似乎從未曾離開過我們,他壹直鮮活在人們的心中。相信再過五百年於謙和他的《石灰吟》依然會被世代傳頌,讓我們再壹次吟誦《石灰吟》——明-於謙。學生背誦《石灰吟》

師:在杭州的於謙祠中有著於謙的墓碑,在這塊墓碑上我想沒有比《石灰吟》更能詮釋於謙的壹生了,拿出紙筆,請妳用心認真地寫下這首《石灰吟》吧!

學生默寫《石灰吟》

四、課外拓展

古往今來,托物言誌類的文章有很多,讀這類文章,我們不僅僅是通過閱讀了解壹個物,更是在品讀壹個人,在領會壹種精神。下節語文課我們將學習王冕的《墨梅》,這也是壹篇托物言誌的佳作,相信妳們壹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反思:

石灰是壹個平常的事物,可在詩人於謙的筆下卻賦予了他不平常的內涵。抓住事物的本質,才能有效地實現由物到人的遞進。

首先,短短的28個字的古詩中,我引導學生在石灰產生的過程中提煉出“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三個詞語進行教學。古詩的語言本身就已經相當凝練,挖掘出的三個詞語分別從錘擊的數量之多、煎熬的程度之大、付出的代價之重有力的展現了石灰在生產過程中的艱辛歷程。據本想象的訓練點落到實處。這三個詞語地和盤托出,給學生提供了壹個十分得力的語言訓練點。“千錘萬擊”引導學生石灰出山之不易;“烈火焚燒”點撥學生感受石灰修成正果的慘痛經歷;“粉骨碎身”引領孩子體驗石灰的在所不惜。課堂上,學生在教師充滿語文韻味的語言渲染下,在多媒體畫面的映襯中,思緒飛揚,妙語連珠,真正體會了形成過程的艱辛與坎坷,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石灰吟》是壹首用以抒發詩人“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之情”的詩。教學的重點在於讓孩子在領悟詩意的同時,學習並感受詩人用以寄托強烈情感的方式。教學中,我始終圍繞壹個“吟”字做足文章。

壹、從”吟“引出想象。教學中,我提醒孩子們“吟”是壹種古典詩歌的形式,但同時也表示著壹定的具體意義,即為”說“。那麽,石灰究竟想說些什麽呢?孩子們很快通過自己淺顯易懂的語言理解並說出了詩句的意思。甚至有些孩子將其組成壹篇豐富形象的故事。

二、從“吟”感受詩情。作者以石灰自居,並非覺得好玩,而是想通過石灰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那麽如何讓孩子去理解和感受這層意思呢?課堂上,我將於謙的生平劃分為四個階段與學生閱讀交流,以期通過這樣的教學思考環節來鼓勵孩子們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走近詩人的內心,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三、從“吟”開始拓展。初步讓學生了解“托物言誌”的寫作特點,拓展介紹其他托物言誌的文章。

評課:

詠物詩如果僅僅停留在物的層面,那只能人為地將詠物詩矮化為寄情微物抒發性情的情趣小文,就會失卻了詠物詩對於人生感化、生命獨悟的厚重壹面。所以,倪老師的教學能夠從物之壹面,再進壹步,由石灰之物的呈現中繼續追尋作者於謙的影子,這點值得學習。

關於生平資料的拓展老師擇取得很精心,用了足足壹頁的資料介紹於謙的生平,我認為不是畫蛇添足的累贅,而是實現由人及物必要的知識補充。人物真實生平是對文本內容的有力佐證。資料拓展的過程,就是學生將石灰之物與於謙之人進行物人互證的過程,也是將物與人進行有效連接的過程,更是由物向人認知推進的過程。遺憾的是,老師在資料呈現出之後,直接轉入了對於人的開掘中去了,沒有能夠讓學生琢磨於謙的生平與石灰究竟有著哪些類似之處,這壹步驟的缺失直接導致的惡果是物人鏈接時是教師直接道出了存在的壹壹對應關系。當然,對於於謙生平的資料老師頁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經過精心擇取的,其導向便在於是否能與石灰經歷的形成類似。這樣有目的的取舍資料的意識的確令人敬佩,可這樣精心選擇的良苦用心在課堂上沒有讓學生歷經壹番思維的碰撞,而造成了教師的越俎代庖,實在將原先的壹番心意消弭殆盡,不免遺憾!

當然,相信在這樣的方法引領下,孩子們還是有收獲的',相信他們的閱讀壹定能夠透過文本的表層看出更具意義的內涵來!

《石灰吟》教學設計附反思和評課 篇2

壹、疏言:理解大意

1、導入解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冕寫的《墨梅》,體會到了墨梅的純潔、高尚。在這首詩中,詩人這樣贊頌墨梅(學生接背)——“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與純潔的品質留給了人間。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另壹首贊美石灰的古詩《石灰吟》。(屏幕出示全詩,教師範讀。)

(2)誰知道石灰?(學生交流後,教師小結:石灰是將石灰石放入窯中用烈火煆燒而成,它的外形仍像壹塊石頭,我們叫它生石灰。生石灰加水就變成了粉末狀的熟石灰。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用熟石灰粉刷出來的。“吟”在這裏指的是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如《暮江吟》《遊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讀準每壹個字的音。

(2)教師相機正音,重點訂正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同桌同學互相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壹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出全詩的意思,不恰當的地方師生訂正、補充。(這首詩大體意思是:制作石灰十分困難,先從深山中千錘萬鑿取石頭,然後用烈火煆燒取來的石頭。石灰具有崇高的品格,為了造福人類,它把清白留在人間,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品格,既平平凡凡,又轟轟烈烈,難怪詩人於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學生誦讀全詩。)

二、顯象:感受品格

1、歷盡磨難:感受石灰和於謙的形象

(1)石灰的生成歷盡了千辛萬苦,可謂“千錘萬鑿出深山”;面對磨難與危險,石灰又是那麽的從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燒若等閑”。讀壹讀第壹、二句詩,想壹想,妳仿佛看到了什麽,妳有什麽感受。(比如:為了燒制石灰,深山裏的石灰石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鑿開了心,掏出了肚;石灰石被運下山,又忍受熊熊烈火焚燒。頑強的石灰面對這壹切磨難,無所畏懼。真是太了不起了!)

(2)這就是堅韌不拔的石灰,這就是寧死不屈的石灰。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學生誦讀全詩。)

(3)讀了這首詩,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於謙偉大的壹生。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於謙的資料,老師補充: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現在杭州)人。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於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但是,於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石灰吟》是於謙十六歲時寫下的壹首詩,正值熱血青年的於謙慷慨激昂地吟誦道——(學生誦讀全詩)真是詩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於謙壹生的寫照。

2、永留清白:體會石灰和於謙的品格

(1)對比討論:石灰留給了人間什麽東西?於謙把什麽留給了後人?(同桌同學討論。)

(2)交流體會:(學生交流看法,老師引導升華:石灰被用在建築物上,它留給人間的是潔白的墻,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顧,堅強不屈、純潔高尚。於謙的壹生就像石灰的壹生,他的品格體現了石灰的品格。)

(3)拓展聯系:妳還知道哪些像於謙壹樣的英雄人物?(嶽飛、文天祥等)在於謙的詩作中,還有壹首《詠煤炭》,同樣表現了於謙的高尚品格。(學生誦讀,難讀的字加上拼音。)

三、誦讀:內化積累

1、壹誦——少年抒懷

於謙十六歲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昂的詩。想想少年於謙為什麽能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於謙是個很有誌氣的人,從小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立誓做壹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妳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於謙,妳會怎麽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全詩。)

2、二誦——為官感悟

為官後的於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為官生涯時,感慨萬千。他會有什麽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我壹生清清白白,為國為民,總算實現了自己年少時立下的誓言。)假如妳是為官後的於謙,妳會以什麽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全詩。)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於謙,卻慘遭陷害。臨刑前的於謙壹定有無數的話想向世人訴說。他最想說什麽?(學生交流)千言萬語道不盡於謙的心情,不如化作聲淚俱下的吟誦——(音樂起,學生誦讀全詩。)

4、四誦——後世評價

於謙的壹生如石灰壹樣,為後人所景仰。從《石灰吟》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全體學生深情地背誦全詩)。記住於謙,記住《石灰吟》,用妳手中的筆抄寫於謙的這首詩。(重點指導“錘”、“鑿”、“燒”的書寫,後抄寫全詩。)

教學反思:

《石灰吟》和《墨梅》這兩首詩都托物言誌,表達了詩人崇高的誌向。贊頌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通過贊頌梅花的品質,抒發了詩人堅強不屈、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在學習完《石灰吟》後,我借助課文插圖指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從而引導學生想象意境,體會感情,可學生無從著手。我就提示了壹些問題,讓學生從兩方面去感受和體會:

1、石頭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怎樣的?

2、作者見此情景有何感受,會說些什麽?學生開始有點思路。小組合作練說後,我指名壹學生來說壹說。可沒想到學生說的壹段話是顛三倒四,再請了兩個學生也是如此。細壹品味,原來學生對石灰的誕生過程不熟悉,因此對“千錘萬擊”“粉身碎骨”的順序都搞不明白,怎麽能說得清楚呢?看來這是我的疏忽。於是,我補充講述了石灰從石灰石被開采到變成石灰的經過,學生的頭腦中浮現出比較直觀的畫面,不同程度地進入詩句所描繪的境界,進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評課

《石灰吟》是壹首用以抒發詩人“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之情”的詩。教學的重點在於讓孩子在領悟詩意的同時,學習並感受詩人用以寄托強烈情感的方式。教學中,梁老師始終圍繞壹個“吟”字做足文章。

從”吟“引出想象教學中,梁老師提醒孩子們”吟“是壹種古典詩歌的形式,但同時也表示著壹定的具體意義,即為”說“。那麽,石灰究竟想說些什麽呢?孩子們很快通過自己淺顯易懂的語言理解並說出了詩句的意思。甚至有些孩子將其紡組成壹篇豐富形象的童話故事。

從“吟”感受詩情作者以石灰自居,並非覺得好玩,而是想通過石灰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那麽如何讓孩子去理解和感受這層意思呢?課堂上,梁老師問孩子們:”石灰說了這麽多勇士般的豪言壯語,他的心裏又會怎麽對自己說呢?”以期通過這樣的教學思考環節來鼓勵孩子們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走近詩人的內心,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從“吟”開始拓展,“同學們,石灰說完了自己的話,於謙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剛才有同學們說意猶未盡。用妳們來替石灰和於謙繼續說吧。好嗎?”進行拓展練習。

同時,梁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壹、二句詩時,緊緊抓住“千錘萬擊”“烈火焚燒”這兩個詞讓學生反復誦讀,想象情景。從而深切的感受石灰的高尚品質。

教師對文本研讀較深,教學設計匠心獨運,能站在壹定的高度引領學生閱讀。能夠以詩帶詩,補充資料,設計情境誦讀,壹步步渲染打動學生內心,使人物形象逐步豐滿,鮮明起來,扣響了學生心靈之弦,讓他們從內心裏迸發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心聲。在壹次次的朗讀指導中,於謙的高大形象,崇高氣節在學生心裏紮下深深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