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詩人和作家來說,孤獨是激發靈感的良藥。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輩子,不經歷過孤獨的滋味,永遠不會真正長大。
陳文·閆濤
最近我壹個朋友的女兒被同學用水果刀砍了。這位朋友和他的妻子非常苦惱,他們去學校找肇事者。雙方家長正在協商,這時我朋友的女兒突然站起來,伸出包著紗布的胳膊,抱住了她的同學。“我還是覺得妳是朋友,妳呢?”
在雙方父母目瞪口呆的見證下,兩個小女孩又和好了。朋友們都很清楚女兒對友誼的渴望和對獨處的恐懼。這對夫婦盡力為他們的女兒創造婚禮機會,如生日宴會,節日聚會,女朋友的下午茶,新年歌曲...每次都是幫女兒邀請同學朋友。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她所有的朋友都像水壹樣來來去去。”
我問朋友,為什麽不引導孩子學會獨處的樂趣?友情很好,刺激也很好,可以作為生活中的錦上添花,但如果渴望別人的陪伴,對自己和別人都是負擔。正如作家周所說,“當壹顆心在低質量的興奮中變得渾濁時,它既沒有享受寧靜的能力,也沒有享受真正狂歡的能力”。
《紅樓夢》中,林黛玉是壹個喜歡清靜獨處,甚至“喜歡離開卻不喜歡相聚”的人。但她並非生來冷酷。她是個孤兒。她年輕時失去了母親,然後又失去了父親。她和外婆家住在壹起,很早就經歷了世事無常,親人去世。所以,她認為:“人在壹起,就會散。他們聚在壹起會開心,散了就不冷了嗎?”冷的話會難過,還是不要在壹起的好。比如布魯姆被仰慕的時候,感謝他的時候更憂郁,不如不打開。“所以當人們認為他們快樂時,她認為他們悲傷。表面上看,黛玉對人生是悲觀的。其實最後她還是轉而尋找內心的平靜,淡然的看著人生的聚散與悲涼,並沒有因為外在形式的“聚散”而改變內心的喜與悲。
黛玉有把生活變成詩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總有壹種詩情畫意。她的住處是瀟湘館。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就被賈母領著在園裏玩。瀟湘館裏,因窗下案上有筆硯,書架上有書,劉姥姥便說:“這必是那兄的書房。”賈母笑著對黛玉道:“這是我孫女家。”
在第二十七集,我們可以看到黛玉對生活的詳細安排:她叫紫鵑“收拾屋子,放下壹個紗屜,看大燕子回來,卷起簾子,倚著獅子,燒香蓋竈。”她家門廊下的鸚鵡會像她壹樣“嘆壹口氣”,念出“我是今天埋花的奴隸,他埋花的時候我不知道是誰。”讓我們看看春天的花落,這是美麗老死的時候。沒有悲傷的歌曲,我不知道。". "吃完藥,只見窗外紗羅倒映的竹影,滿屋愁雲慘霧,涼意襲人。黛玉忍不住覺得無聊,就隔著紗窗逗盈盈,教他以前喜歡的詩。這個就不提了。"
“詩人”林黛玉的日常生活,每壹個場景都透露著寧靜歲月裏的詩意和遠方。也許有人會說,那只是因為黛玉是名門望族的小姐,過著富足安穩的生活。但詩和遠方,並不僅僅生長在安定祥和的生活中。李白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寫出波瀾壯闊、影響深遠的詩篇,杜甫在戰亂流離的人生中提煉出永恒的金句。
對於詩人和作家來說,孤獨是激發靈感的良藥,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只有在生活中體驗過孤獨的滋味,他們才會真正成長。成熟的標誌之壹就是學會屏蔽垃圾社交和沒有營養的虛假熱鬧,不被世俗所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只有當妳能享受孤獨時,妳才能過上真正的自由和平靜。
對於每壹個孩子來說,學會好好利用獨處的時間,才能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獨壹無二的人生。
愛美,愛媒體。讀紅樓,詮釋人生。
(《小康》中國小康。com獨家功能)
本文發表於《小康》下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