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吉峰山在哪裏?

吉峰山在哪裏?

雞峰山古稱陳倉山,位於縣城西南30公裏處。相傳秦文公曾在此打獵獲金雞,故改名雞峰山,因其風景秀麗,白雲繚繞,素有“雞峰插雲”之稱,為寶雞八景之壹。上山有10景點,如姬神、尹姬石、景德鞭、唐王棋夏臺等。

雞峰山風景名勝區

雞峰山風景名勝區是省級重點保護單位。位於寶雞市東南天臺山東北部,距市區10多公裏,主峰元氏天尊峰海拔2014米。古稱“陳倉山”、“寶雞山”或“雞山”。寶雞的地名由此而來。寶雞原名“陳倉”。相傳春秋時期,秦文公在此打獵,得了壹只母雞,飛到山上化為石雞,立祠供奉為“陳豹”。“贏了女霸,就贏了男王”。當我到達秦穆公時,我得到了最好的。唐之德二年(公元757年),陳倉山又聞雞鳴,聲傳10余裏。皇帝認為這是吉祥之兆,於是上諭將陳倉改為“寶雞”。

雞峰山,巍峨高聳,直沖雲霄,遠遠望去像壹把梳子,故名。是關中八景之壹。

據《寶雞縣誌》記載:“雞峰插雲,縣峰奇妙,唯雞山為最;天竺聳立,玉筍空空;西有吳越,東有泰華;峰腰四周雲朵觸石變色,雞棲山頂,令人稱奇。”又曰:“若削三峰,移頂者助鐵索,有石雞大如羊。”《童鳴誌》雲:“山中有三峰,為城之冠”。雞峰山奇觀眾多,歷來被稱為“三十六景”。著名的景點有:

站在石炕上(這是上山的主要道路,天然石階,形似農民炕,兩端有石枕,故名“石炕”),壹個高約15米,直徑5米的圓柱形石頭矗立在群峰之巔,很像農婦用來捶打、洗衣服的木槌,名為“木槌石”。槌石直入峰頂,松柏翠竹環繞。清晨日出,陽光透過松木縫隙,色彩迷離,景象萬千。

池是湯米天池上的壹個高墩,位於山頂略西,池高約80厘米。水池裏壹年到頭都有水。山上的人來這裏,就是渴了,喝幾口池子裏的水,真的比米湯還甜。

土地嶺是赤灣西坡上的壹座巍峨山峰。山脊上有壹座石頭砌成的土地廟。寺後石臺上有壹株千年古松,高十四五米,樹皮開裂,枝葉繁茂。

這個缺口是鄧集峰山與北坡和南坡的分界線。站在縫隙中,可以遠眺南面的秦嶺,群峰起伏連綿;北望渭河,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面積約400平方米的椅狀平臺。石磊雷在坡根處亂作壹團,石縫裏有灌木叢和藤蔓,顯得有些荒涼。但地處太陽,紫氣東來,是修建仙山瓊閣的好地方。據說早在唐朝的時候,這裏就有壹座寺廟,但是在山體崩塌,巖石滾落之後就被掩埋了。至今,寺廟基址仍依稀可見。傳說古劇《白蛇傳》中的白蛇在此修行,後到商洛地區的丹鳳縣,最後在四川峨眉山的金木書院修煉成白菩薩。當時這個廟的主神是白菩薩。

姬風插入雲端。這是站在南坡仰望雞峰山的大致印象。巨峰插入雲端,雄偉壯觀,引人入勝。

在麥基微縮主峰的最左側,有壹座獨特的山峰,巨石相互重疊。峰底寬闊,越來越高越窄,頂部尖尖的,像壹堆麥穗,頗似天水麥基的輪廓,故名。

玉筍騰空主峰中部,壹列列山石從峰頂垂下,突兀崎嶇,如壹排排石筍直沖雲霄,松柏點綴其間,為主峰增添了種種美景。

鐵壁主峰的右部,自下而上,平如刀斧,真有站在萬仞城墻上的氣勢。

靈官神池過了缺口,往東不到100米。有壹個礦泉,是靈官池。靈官池海拔1700米以上,山高水長。是雞峰山的生活水池。雞峰山廟會就算遊客上千,水也基本夠了。原池小而淺,有滲漏。經過深擴和混凝土處理,目前蓄水量更加充足。這水據說是靈官神的神水聖水,透明清涼。遊客禁止在池中洗手、洗臉和清洗不幹凈的東西,否則當天池水馬上幹涸,幾天都不會滿。

阿姨廟在靈官池再往東50米,阿姨廟的遺址在馬路下面。相傳,古時候鳳翔有個叫劉的姑娘,離家出走,用石窯在這裏修了壹座尼姑庵。作為壹個尼姑,她努力修行。幾年後,修成正果。為了紀念她,後人親切地稱這個地方為伯母廟。

黑虎潭從大娘庵繼續向東,刀劈石西坡上方的崖底有壹潭,就是黑虎潭。懸崖上從上到下有壹條不規則的裂縫,滴水順著裂縫註入池中。據說這條裂縫裏住著壹條大蟒蛇。天氣熱的時候,它會從裂縫裏下來,在池子裏喝水。

劈劍石在黑虎橋西旁,巨石如劈劍而立,寬80厘米,長約4米,高約5米,稱為劈劍石。這是穿過黑湖橋的唯壹道路。

黑虎橋(也叫“乃河橋”)剛出劍劈石向東,就是黑虎橋。往上看是陡峭的懸崖,往前走是懸崖溝壑,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深澗。在這絕壁上,有壹座青岡木和漆木制成的棧道橋,長約10米。絕壁上有洞,豎著壹排茶杯粗的鐵挑檐。在與這些鐵突出物正好對齊的懸崖中間,有向外翻的大樹,它們的根像犁頭。棧橋安裝在這些鐵突出物和犁頭上。此橋是通往雞峰山的唯壹橋梁,萬人敵不過,壹人守。

石頭將軍過了黑湖橋。在懸崖邊上,可以看到黑虎橋下約500米的山坡上矗立著壹塊黑色的巖石,高約15米,像壹位威武的將軍守衛著雞峰山南門。傳說唐僖宗的李習安逃到了雞峰山。在黑虎橋西邊的山坡上,駐紮著他的禁軍。因為做飯生火,引燃了坡上的茅草,熊熊大火將滿山的石頭燒成了黑色。包括壹般的石頭,山上的石頭還是黑色的。

神仙洞、社神崖玉皇洞東側有壹洞穴,面積約18平方米。最裏面的山洞是壹個石炕,門邊有壹個竈臺,可以容納十多人。

神鞭奇峰在仙人洞入口處。向北望去,不遠處有壹座石峰拔地而起。它叫鐵鞭石,又名霸王鞭石,風光無限。鐵鞭石以南,有石階可攀。爬上鐵鞭石,頂部面積只有兩三平米,有壹個圓柱形的石洞,裏面放著壹條重達百斤的黑胡鐵鞭。

黑牛的鼻孔從鐵鞭石向西折回,又往上爬。突然懸崖升起,山路中斷,讓人不知所措,似乎沒有辦法。仔細看懸崖右側,卻有壹個直上直下的豎洞,叫黑牛鼻孔。這個洞穴,巨石重疊,上下相連,頂部有兩個山峰,墻壁陡峭。洞內有鐵索可供抓攀,是登頂的必經之路。

過了第二關壹萬也不能勉強。

閻王邊(蛇廊)上到黑牛鼻子,往西爬。在黑虎橋100多米的懸崖邊,有壹個角度約為60°的“虎口”,“虎口”的下唇微微下傾,就是“閻王邊”。從這裏可以走壹小段路到上吉峰山。因為虎口的高度有限,不能穿行,只能像蛇壹樣爬,所以也叫蛇過道。下面是絕壁,非常驚險。

可以從天上鉆出黑牛的鼻子,向東南方向拐,有壹個斜坡長約百米的大峽谷。走上這條路,就像爬上了天空。往下看深不見底,往上看能摸到天。驚心動魄。

金雞鑄於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七八十斤,放在南峰上。是雞峰山的象征,是對善良男女的崇拜。造型精致,表情逼真。“鐵雞”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在壹只“鐵雞”的脖子上系上紅繩,再解開壹只,帶回自己的家庭窩。這樣,雞就不會患上所有的疾病。

每天都下蛋。而哪邊拉雞頭,哪邊就萬事如意,收獲豐碩。

飛來石站在金雞黎明景區,環顧四周,看到壹塊來自韓立的巨石,上面刻著“飛來石”二字。巨石高約4米,為不規則圓柱體,周長約18米。它被天空包圍,與石基不融為壹體。據說是壹塊從天而降的石頭。推測可能是為了隕石或者冰川活動而移動。

蘑菇石距離飛石約50米,有壹塊巨石,高約5米,直徑2米,形似蘑菇,與周圍的古樹和灌木叢形成對比。野生蘑菇生長在周圍的山坡上。蘑菇石堪稱蘑菇之王。

探索大海的海龜位於距離蘑菇石約60米處。有壹塊巨石,形似龜背,懸在空中,下面是浩瀚的雲海。從遠處看,它像壹只漂浮在海面上的巨龜。

會心石(鷹愁崖)遊南峰,要去東峰必須經過會心石。歸心巨石飛在空中,擋住了上山的路。有壹根鐵索從上面垂下來。抓住鐵索,盡全力爬上“還心石”。

風箏翻了個身,隨三清宮爬上了“還原石”,然後迂回而上,到達了東風峰——渾源頂。混元頂部有盤古、天荒、人皇、地王的鐵像。在渾源頂的北面,有壹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叫“風箏翻身”,遊客從這裏可以到達三清官。溜下風箏,翻身,抓牢鐵繩,面向懸崖,彎腰爬腿,腳壹步壹步往下挪,就安全下到三清官了。這裏有壹座鐵神廟,供奉著原始佛、太上老君、靈寶道君等神靈。

唐代王石的床從三清宮向左拐,三清宮是唐王睡覺的地方。有石床和石枕。石床北高南低,上面有石崖突起。面積65,438+00多平方米,四周是喬松和鐵匠木林,四季常青。南風北風都可以從這裏吹過來,真是休閑的好地方。

唐代南天門棋盤前有壹塊飛石,三面懸空。棋盤上有壹個雕花棋盤,有乒乓球臺那麽大。楚河漢界分明,落敗的棋子擺在棋盤上。據說這裏是唐朝下棋的地方。

除了上面提到的景點,還有雷神峰、雙石塔、盤龍石、西峰(也叫藥王山)、南峰(也叫白象臺)、東風(也叫混元頂)、東西石堡子。東堡子的山峰分別是王耔峰、排茶峰和花間峰。除了靈官神池,還有雷神神池(在雷峰之巔)、觀音神池、黑虎神池。

雞峰山是壹座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壹體的山。山、石、松相互映襯,和諧統壹;高低交錯,險峻秀麗,有機地組合成壹幅起伏壯闊的立體畫卷。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登上雞峰山,寫下“雞峰雲古,龍宮幽僻”的絕美詩句。如今我們站在雄偉的雞峰山頂,會有當年蘇軾的感慨:西秦富饒遼闊的土地盡收眼底,渭河像壹條金色的絲帶向東飛去。層層群山環繞,雲霧飛舞,翻滾,漂浮,就像大海的波濤越來越高。碧綠的山峰,像海上如玉的島嶼,壹會兒埋在雲海裏,壹會兒又被山風輕輕推出海面,神奇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