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者簡介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者簡介

福樓拜是莫泊桑的老師。

福樓拜的成名作《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是19世紀中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生於法國諾曼底盧昂醫生世家。童年在父親醫院裏度過,醫院環境培養了他細致觀察與剖析事物的習慣,對日後文學創作有極大的影響。福樓拜在中學時就熱愛浪漫主義作品,並從事文學習作。早期習作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學,攻讀法律,期間結識雨果。1843年放棄法律,專心文學。1846年,回盧昂,結識女詩人路易絲·柯萊,隨後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盧昂期間,他埋頭寫作,偶爾拜會文藝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後時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導莫泊桑寫作。

1857年,福樓拜出版代表作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轟動文壇。但作品受到當局指控,罪名是敗壞道德,毀謗宗教。此後,他壹度轉入古代題材創作,於1862年發表長篇小說《薩朗波》。但187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情感教育》,仍然是壹部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小說在揭露個人悲劇的社會因素方面,與《包法利夫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他還寫有《聖·安東的誘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爾和佩居謝》、劇本《競選人》(1874)和短篇小說集《三故事》(1877)等。小說集中的《壹顆簡單的心》,出色地刻畫了壹個普通勞動婦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傑作。

福樓拜主張小說家應像科學家那樣實事求是,要通過實地考察進行準確地描寫。同時,他還提倡“客觀而無動於衷”的創作理論,反對小說家在作品中表現自己。在藝術風格上,福樓拜從不作孤立、單獨的環境描寫,而是努力做到用環境來烘托人物心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還是語言大師,註重思想與語言的統壹。他認為:“思想越是美好,詞句就越是鏗鏘,思想的準確會造成語言的準確。”又說:“表達愈是接近思想,用詞就愈是貼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經常苦心磨練,慘淡經營,註意錘煉語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語言精練、準確、鏗鏘有力,是法國文學史上的“模範散文”之作。

福樓拜 肖像:古高盧鬥士式的大胡子,藍色的大眼睛。 語言:他的聲音特別洪亮,仿佛吹響壹把軍號。有時雄辯過人。他可以用壹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話結束壹場辯論。他的思想壹下子飛躍過幾個世紀,並從中找出兩個類同的事實或兩段類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較。於是迸發出啟蒙的火花。 行動:門鈴壹響,立刻把紅紗毯蓋在辦公桌上。親自去開門。像親兄弟壹樣擁抱屠格涅夫。從這個人面前走到那個人面前。把客人壹個個地送到前廳,談話、握手、拍肩。 性格:熱情奔放,容易激動,和藹可親,博學睿智。

屠格涅夫 肖像:白皙的臉。 語言:用壹種輕輕的並有點猶豫的聲調慢慢地講。講無論什麽事都帶上非凡的魅力和極大的趣味。談話很少涉及瑣事,總是圍繞著文學史方面的事件。非常流利地翻譯壹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詩句。 行動:仰坐在壹個沙發上。 性格:懷有狂熱的理想,醉心文學事業,博學多識。

都德 肖像:他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卷發從頭上壹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須連成壹片。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瞇縫著,卻從中射出壹道墨壹樣的黑光。也許是由於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 語言:壹來就談巴黎的事情,講敘著這個貪圖享受、尋歡作樂並十分活躍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某人滑稽的輪廓。他用他那獨特的、具有南方風味和吸引人的諷刺口吻談論著壹切事物和壹切人。 行動:他習慣用手捋著自己的胡子尖。他舉止活躍,手勢生動,具有壹切南方人的特征。 性格:生性活躍,健談,厭惡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肖像:中等身材,微微發胖。有壹副樸實但很固執的面龐。他的頭顱不漂亮,但表現出聰慧和堅強的性格。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發,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胡子的嘴上壹刀切斷了。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都覆蓋著修得很短的胡須,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總使人感到帶點嘲諷,他那很特別的唇溝使上唇高高地翹起,又顯得十分滑稽和戲謔。 語言:很少講話。發出幾聲:“可是……可是……”當福樓拜的激情沖動過去之後,他就又不慌不忙地開始討論,聲音總是很平靜,句子也很溫和。 行動:爬六層樓,累得呼呼直喘。壹進來就歪在壹個沙發上。開始從大家的臉上尋找談話的氣氛和觀察每人的精神狀態。總是歪坐著,壓著壹條腿,用手抓著自己的腳踝,很細心地聽大家講。 性格:溫和,寡言,堅毅,聰慧。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法國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壹個沒落貴族家庭。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與城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隨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讀於拿破侖中學,後因父親無行、雙親離異而隨母又回到諾曼底。故鄉的生活與優美的大自然給莫泊桑的影響很深,成為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壹個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親夢爾·勒·普阿特文是壹個具有深厚文學修養的婦女,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而夢爾的哥哥在青年時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樓拜以及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遠的世交使莫泊桑在盧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的時候,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好友。這是他早已是壹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詩歌創作的青年。他從這兩個前輩那裏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於1869年去世了。同年,莫泊桑來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裏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在這場災難中,他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有產者的卑劣,普通人民愛國主義的熱情與英勇抗敵的事例,感觸很深,日後成為了他文學創作的又壹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行的惡習,私生活放蕩,這種下了他過早身亡的禍根。但另壹方面。他又勤奮寫作,並且以福樓拜為師,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壹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壹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壹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壹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創作了6部長篇:《壹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壹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征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鬥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蕩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