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是指固守雙份收入、無子女的丁克家庭模式的都市人群,他們大多出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較好的學歷背景;消費能力強,不用存錢給兒女;很少用廚房,不和柴米油鹽打交道;經常外出度假;收入高於平均水平。西安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出現“丁克”家庭,被指責為“無後代、無責任心、無後顧之憂”的“三無人員”,壹直處於社會的邊緣化狀態。如今,由於工作壓力加大、孩子生育養育成本逐年上升的趨勢,使得壹部分年輕人選擇了“丁克”,他們中也有人隨後選擇放棄“丁克”成為“白丁”,但也不乏堅持到底的 “丁狗”(Pinkod)。
近日,記者對西安丁克族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調查采訪,揭示了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大多數“丁克”期望“家庭、社會的寬容理解”;也有壹些“丁克”我行我素,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並不在意人們如何評價,強調擁有“我丁克,我快樂”的獨特感受。
老“丁克”商海打拼無暇顧及生兒育女
西安丁克族的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38歲的張林自稱是西安第壹代“丁克”,言語中有壹種瀟灑和自得。張林現在是廣東壹家制藥廠的西安總代理,年薪30萬元。他1998年結婚,當時26歲的他,大學壹畢業就投身商海,從壹個挨家挨戶推銷藥品的推銷員幹到銷售總代理,生活的顛沛流離、市場競爭的激烈,使他無暇顧家,更談不上生兒育女了。張林的妻子小肖在壹家涉外旅行社任導遊,滿世界飛。兩人分多聚少,生養孩子的事,壹推再推。後來,張林榮升為總代理,妻子小肖成了旅行社副總,兩人事業小有成就,套用壹句時髦用語“可以封山育林(人)”了,但他們已經適應了兩人世界,對於“孩子”這個第三者的到來,缺乏心理準備,變成了壹種沈重的負擔;再就是年齡大了,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夫婦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不生孩子,加入“丁克壹族”。
不生孩子對於張林夫婦無所謂,但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好在張家弟兄三人,不至於斷後。作為雙方妥協條件,他們答應給弟弟的兒子支付上學的壹切費用,直到大學畢業。“這也是壹種心理平衡吧,反正我們掙那麽多錢也花不完,就當支援社會了。”張林非常想得開。
據記者調查,西安的丁克族大多為70後和80後,他們有比較好的學歷背景,消費能力強,不用存錢給兒女,很少用廚房,不和柴米油鹽打交道,經常外出度假,收入高於平均水平。
“丁克”夫婦的小資生活
有人形容說,選擇“丁克”的女人,就像搭上了運載火箭,在職場上疲於奔命,在生活中註重品質。她們思想前衛,強調自主與平等,樂於嘗試新的生活,也能容忍丈夫的平淡溫和。只要彼此之間覺得自得、快樂,相互依賴、相互欣賞,便是有品位、有質量的生活。
今年30歲的李慧與先生喬望山是大學同學,李慧做事風風火火、雷厲風行,被人稱作“女強人”,而她丈夫則是壹個溫和散淡的男人,非常“小資”,是壹個很享受生活的人,他所向往的生活是:有壹份閑適穩定的工作,每年都要外出旅遊,閑時打打橋牌下下圍棋,或者看經典的電影與話劇。
大學畢業後,李慧在西安做房地產銷售。婚後不久,丈夫喬望山就到天津發展,成為天津壹私企策劃部主管。李慧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目標,盡管她當“丁克族”的決定,曾得到包括自己父母在內的眾多人的勸說和反對,但她仍然非常堅決地選擇了“丁克”家庭。去年,喬望山在李慧的幫助下回到了西安,在壹家企業的人事部門做了壹名普通的小職員,工資不高,工作也不太忙,也沒有什麽事業心,因此決定做壹個家庭主男。李慧工作很忙碌,業余時間也忙著充電學習。但丈夫卻活得很瀟灑,偶爾去看壹場經典的電影或聽壹場音樂會,經常參加橋牌俱樂部的活動,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外出旅遊。周末,他們會在家裏舉行壹場小規模的聚會,點上蠟燭,喝巴西咖啡、法國紅酒,聽音樂朗誦詩歌……
他們夫婦各有各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趣味,他們有自己的圈子,因為沒有孩子的牽掛,他們天馬行空。李慧特喜歡這樣的生活,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她不希望孩子來改變什麽。對於將來,李慧說,也許會去邊遠地區助養壹名失學孩子,或者在要好的朋友間認領壹個幹女兒,算是有壹份寄托。等到退休後完成自己的旅遊計劃。至於養老,李慧說他們夫婦辦了好幾份養老保險,等將來無法行動了,自己送自己去養老院,不給任何人增添負擔。
丁狗——西安“丁克”最高級別
沒有孩子的家庭難免單調、寂寞,況且生活總要有壹種寄托,於是,“丁克族”選擇了養寵物,以此打發時間,排解疲倦和勞累,而他們對寵物的關愛與呵護絕不亞於自己的孩子。
8月1日,記者在“老丁克族”張林家采訪時,看到張家豢養了壹只鹿兒犬、壹只京巴犬、兩只純種波斯貓。貓食狗食都是進口的,連貓蓋屎的沙土都專門是花錢買的。張林見了他的狗兒、貓兒,壹口壹個“兒子”、“女兒”地叫,親熱極了。他把那只叫“寶寶”的鹿兒犬,壹會抱在懷裏,壹會放在背上,親嘴巴、舔鼻子,惹得其他狗和貓圍著他轉,屋子亂得翻了天。這時,女主人小肖以媽媽的身份出面了,“媽媽”替“爸爸”解了圍,形成了另壹個關愛中心。
張林夫婦稱自己是“丁狗”即Pinkod,他們是壹群發誓要把丁克發揮到極致狀態(把丁克進行到底)的人,結婚後雙方改養小孩為養狗。他們是西安“丁克”的最高級別,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骨灰級丁克。在記者采訪的丁克家庭中,“丁狗”占到被采訪的壹半以上,成為西安“丁克族”的主要組成部分。
西安“丁克”呈邊緣化趨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生兒育女,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應盡的責任,而“丁克族”不生養後代,不承擔社會責任,難免被人所詬病。同時,其生活理念也不被主流社會所接納,壹直呈邊緣化趨勢。
去年10月,有網民在網上發帖質問“丁克族”:“妳們憑什麽不要孩子,妳們又不是養不起孩子,為了自己玩得開心,玩得快樂,完全不顧自己父母的感受,妳們想想妳們的父母多麽想抱抱自己的孫子、孫女,妳們想過老人家的感受了嗎?妳們都是壹群自私的人,就不該來到這世上!我真的很藐視這些自私自利不要孩子的丁克人。這些自以為過著高雅、清凈、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他們無法品嘗到初為人父、人母的那種興奮、喜悅和滿足感。因為有了孩子才是完整的人生,有了孩子才會把自己的愛延續下去……”
“我選擇丁克是我的自由,妳有什麽理由,妳有什麽必要對我橫加幹涉?”該帖子發出後,受到包括網友“阿凡提”在內的眾多“丁克族”的強烈反對,隨後,結婚7年未生養孩子的網民“西安丁克”在網上發文稱:生養壹個孩子在經濟上承擔幾十萬元的費用,在心理上承擔難以訴說的壓力,最後她坦言:“當我們從生育的誤區中走出來後,妳會發現,妳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兩人世界,有更多的時間孝敬父母,生活的質量也在不知不覺的提高。有人會說,那這樣人是不是消失了?國家沒人了?放心,有足夠多的人和我們的想法不壹樣,世界少了妳生的,壹樣運轉。”
對於“丁克族”的生存現狀,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分析師姜健健表示,丁克意識的存在,從側面反映出社會生育意願的多元化,對於放開生育限制也會起到壹定的緩沖作用。從長遠來看,因勢利導將是生育政策調整的重要思路。姜健健還分析,隨著獨生子女教育經驗的不斷積累與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即便放開生育限制,人們的生育行為也會趨於理性。
陜西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西安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王國琪認為家庭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這應該說是社會的進步,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價值觀念選擇自己的家庭結構,這也是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接受的。不過,生育後代、維持人類的繁衍也確實是家庭的責任,孕育兒女可以使夫妻雙方心理更加健康,從養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沖動性地選擇不生育,當“丁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