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請揚州客彈琵琶——古代樂府詩賞析之二

請揚州客彈琵琶——古代樂府詩賞析之二

請他的揚州客人為我們彈奏琵琶

——關於音樂的古詩詞賞析(2)

王傳學

唐代詩人李奇的《琴歌》抒發了思鄉之情;

我們的主人,提供豐富的葡萄酒使夜晚變得醇厚,請他的揚州客人為我們彈奏琵琶。

對著皎潔城墻的月亮,黑烏鴉在飛翔,霜掛在萬樹之上,風吹過我們的衣服。

但壹個銅爐把它的光加到花蠟燭上,琵琶演奏綠水,然後是楚皇後。

壹旦它開始演奏,就沒有其他的聲音了:宴會上施了咒語,而星星變得稀薄了。

離此不過三百裏,在淮上,公務在等著他,故別了,重上路,在陰山之下。

這首詩是詩人奉命赴清時,在朋友的歡送會上聽琴後所寫。詩以酒吟琴,以琴醉人;文琴想家,期望退休。前兩句以飲酒為琴伴奏;三四句寫不玩時的夜景:月星稀,黑鳥半飛,寒風吹衣,萬樹悲。寫五六句關於第壹個子彈場景的話;青銅爐香火纏繞,中國蠟燭齊輝,先奏“淶水”,後奏“楚飛”。七八句感人至深寫鋼琴曲;撥出去,萬籟俱寂,繁星漸逝,四席無聲。寫完最後兩句,聽著琴聲,突然想起了鄉愁:去了青淮,離家萬裏,退隱雲山,想著這壹夜。寫全詩要寫風景,寫琴,寫人,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有序分明。描述琴聲比對比更重要,這使得琴聲更加細膩動人。

李奇還有壹首詩《聽董大奏胡建巷寄言於室》,也是壹首琴詩:

?當年,蔡衍曾制作了《阿沁之歌》,演奏這首歌共18節。

?胡人聽了熱淚盈眶,濕了邊草,韓做了豬肝香腸給桂科。

?古老的堡壘上,古老戰鬥的冷火現在是灰色的,狂野而沈重,飛舞著白色。

?經過這首靈巧的、低沈的曲子,四周的都動搖了,枯萎了。

?董師傅,妳懂神仙,也能深聽妖精的話。

?很得心應手地慢慢揉搓著快速撥盤,往復的回旋似乎包含了情感。

?山之聲鳥散而集,歌似萬雲暗而清。

?年輕人在晚上尖叫,就像泰坦尼母親的哭聲。

?河流聽著歌聲,海浪平靜了,鳥兒也停止了歌唱。

?仿佛烏孫公主離家很遠,像許文成公主的恩怨。

?琵琶聲悠揚灑脫,似強風狂吹,雨落瓦上。

?像春天的沙沙聲,樹的沙沙聲,像野鹿的歌唱。

?長安城毗鄰中院,宮門在宮的正中央。

?方冠不為名利所羈絆,日夜渴望愛麗絲的嬉戲。

這首詩是李奇在天寶六年和七年(747-748)寫的。董大,董,是當時著名的鋼琴家。所謂“胡加聲”,即“胡加農”,按胡加音翻譯成鋼琴曲。所以東大彈的是鋼琴,而不是胡佳。詩人聽董達彈琴,寫下這首詩,是為了欣賞他美妙動人的演奏技巧,也是為了送壹間房(室),帶著為他遇到知音而高興的心情。

詩的開頭不提“董大”而說“蔡女”,很突兀。三四句話,說的是文熙彈琴的時候,胡人和漢使傷心欲絕的場景,襯托出琴曲動人的韻味。五六句話相得益彰,描寫了文熙彈琴時的淒涼寂寞的環境。荒涼而古老的駐軍,厚重的荒野,篝火和白雪交織成壹種淒涼悲涼的氣氛,讓人對音樂越來越感到悲涼和感動。以上六句是第壹段,詩人對“胡建生”的由來和藝術效果進行了非常生動的描述,帶領讀者進入壹種寧靜的藝術境界。董作為壹代名師,不知道怎麽演胡建農,就是這麽深情。所以詩人隨波逐流,轉而積極敘事。從蔡女到董大,幾百年過去了,壹首鋼琴聲巧妙地將兩者聯系起來。

“先吹尚弦,後吹角羽”,又到“野鹿喚同伴。他在豪宅中奔跑》作為第二段。董大真的彈得壹手好琴。“筆畫第壹”這句話是寫琴開頭的動作。董大輕輕拂弦,順序是從上弦到焦弦,意思是曲調開頭慢而深。隨著琴聲響起,《郊外的秋葉》驚呆了。壹個“精”字,出神入化,極其傳神。詩人不禁贊嘆“董師傅”,說他的表演就像“與神交流”,不僅震撼了世界,還悄悄竊聽了山中的妖精。《說晚了》總結了東大的技巧。“說得再快壹點”和“來回旋轉”是如此的嫻熟和得心應手,鋼琴的抑揚頓挫洋溢著激情,仿佛是從演奏者的胸膛裏流淌出來的。

東大的指法讓人眼花繚亂。我想知道鋼琴的聲音是什麽。詩人不是從正面出發,而是用各種意象來襯托悲涼而美好的聲音。琴聲時起時落,宛若空山,鳥語散又復。曲調低沈時,似雲遮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就像日出壹樣。沙啞的琴聲,像壹只迷途的雛鵝,在暗夜裏發出苦澀的呻吟,酸澀的音調是胡《俄狄浦斯音》的延續。詩到這裏突然斷了,回想起文熙和胡二告別的情景,照顧蔡女琴的第壹段,用幼雁比喻胡二,讓人感受到琴聲的悲涼。然後兩句,引用自然風光來烘托琴聲的巨大魅力。琴聲回蕩,河水停滯,鳥兒停止歌唱,世間萬物都被琴聲所感動。這正是“通神”。四川不會真的安靜,鳥兒不會停止歌唱,只是因為琴聲迷倒了聽者,“洋洋滿耳”,只有琴聲。詩人接著指出,董達的鋼琴演奏不僅優美,而且能完美地傳達出鋼琴曲的魅力。仔細聽,那低沈的聲音裏充滿了像漢代烏孫公主和唐代文成公主壹樣的異鄉憂傷。這很符合蔡女創作胡建農的心情。

直到接下來的“無聲的聲音”四句,詩人才從正面描述琴聲,並使用了許多形象化的比喻。“無聲音”是深沈的聲音,但壹旦變調,就突然“飄”了起來。有時像“長風吹林”,有時像雨水打屋頂瓦片,有時像春天掃樹梢,有時像野鹿奔向廳堂,發出悠悠球的聲音。輕快悠揚,變化無窮,令聽者著迷。

這壹段,詩人口若懸河,酣暢淋漓,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董大扮演胡建農的場景。由於董大精湛的技藝,蔡女《十八拍》豐富的音樂韻得以充分體現。詩人對東大的推崇不言而喻。最後四句,是“又送房子來的東西”。唐朝的帝都長安,南臨皇宮,坐北朝南。故宮的左右兩邊分別是門下省和中書省。“鳳凰池”指中書省,青索門是廈門省的大門。給東西是省裏的重要職位。詩中不提人,人在其中,暗示其親近朝廷,官位令人羨慕。最後,這首詩以贊美結束。房事不僅高,而且淡泊名利。這樣的高手,日夜盼著妳抱著琴。這也暗示了董遇到了知音,這是幸運的,也是令人羨慕的。而詩人對董大丹《胡建農》的欣賞,對他的生動描寫,自然是壹個知音所不及的。

這首詩涉及三個方面——董、、蔡琰和。董的功力應該是通過他對胡建農的表演寫出來的。要寫胡壹農,自然會和蔡琰聯系在壹起,不僅和她的創作有關,還和她的人生經歷、特殊環境有關。全詩的特色在於將表演、鋼琴聲、歷史背景以及鋼琴聲所再現的歷史人物的感情巧妙結合。筆法飄逸飄逸,忽如其來,忽如其來,忽如其來,忽如其來,忽如其來,忽如其來。考慮周到細致,很自然。最後,對《房間》的含蓄贊美既是對董的祝賀,也是作者的壹點欽佩。雖然李奇做官已久,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公務,他非常希望能遇到知音,展示自己的才華。

唐代詩人韓愈的《聽靈動大師彈琴》,歷歷在目,感覺怪怪的;

就像壹對親密的小孩子交頭接耳壹樣,我和兩位漂亮的朋友書記有壹場黑暗的談話。

像風壹樣天馬行空,旗幟是誰在歌唱,壹個戰士喜歡揮舞著他的劍和國王戰鬥。

雲柳絮無根,天地寬遠。

有幾百只鳥,突然我看到壹只孤獨的鳳凰。

懸崖峭壁壓著人們往上爬,黑暗的山谷在雷鳴般的崩塌聲下崩塌。

我慚愧我有壹雙耳朵和壹副音樂。我太無知了,不會欣賞音樂。

聽妳音樂的鋼琴聲突然升高,震得人坐下來都低了。

慌亂中,我伸手去擋下巴,眼淚早已經奔湧到眼眶裏流啊。

聰明又真誠,沒有冰炭給我的腸子。

全詩從演出開始,以琴聲結束。詩人先用各種方式刻畫音樂的形象,再寫音樂的效果,用自己坐立不安、揮淚如雨、冰炭如初的深情詮釋了音樂的感人力量。圖像的描述為效果的描述提供了基礎,效果的描述反證了圖像描述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兩者各有優勢,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愛恨情仇,悲喜交加,突如其來的變化,百感交集,難以形容,這是韓愈聽時穎彈琴的感受。讀完全詩,時穎高超的鋼琴技巧可聞。

全詩分為上下兩部分,前十句積極模仿聲音。第壹句就不壹樣了。沒有提到鋼琴家,也沒有說明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直奔主題,將讀者引入美妙的音樂境界。琴聲裊裊,柔中帶細,仿佛幼童在親昵時竊竊私語,互訴心聲。中間有壹些責備,只是壹種非正式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就在聽者沈浸在充滿柔情蜜意的氣氛中時,琴聲突然變得昂揚激越,猶如壹名勇敢的戰士馳騁敵陣,顯得非同壹般。然後琴聲由剛轉柔,起伏回蕩。就像壹場血戰之後,敵人的氣息完全被壹掃而空。此時天空晴朗,風和日麗,遠處飄著幾朵白雲,近處飄著幾朵柳絮。它們漂浮不定,難以捉摸,但卻引人入勝。琴聲所表現出來的意境是崇高而寬廣的,讓人感覺無窮無盡。

突然,鳥兒在歌唱,嘰嘰喳喳,安靜的環境被嘈雜的場景所取代。在所有的鳥中,壹只鳳凰振翅高飛,久久歌唱。“爬不上秤,就會大跌。”這只孤傲的鳳凰,不願與每壹只鳥為伍,壹心向上,苦於攀緣,但還是掉了下來,掉得那麽快,那麽慘。在這裏,除了用視覺隱喻展示琴聲的起伏,似乎還有其他的寄托。聯系到後面的句子,如“濕衣服和眼淚”,大概包含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慨嘆。他幾次撰文分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有所警覺,以革除積弊,勵精圖治。結果他屢遭詆毀,心裏憤憤不平。“濕衣服”這句話和“這個九江官”挺像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我的藍袖濕了”,但後者更直接明了。

後八句寫的是自己聽琴時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襯托出琴聲的優美。“魚雨”這句話是壹句自嘲的話,說明妳不懂音樂,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盡管如此,我還是被時穎的鋼琴聲深深打動了。壹開始我很不自在的坐起來,後來眼淚順著裙子往下流,猶自不停的滴。這種強烈的情緒刺激實在是難以忍受,我就用手去推阻止,不忍心聽下去。最後兩句話進壹步渲染了時穎高超的鋼琴技巧。冰與炭不能同爐,但靈動老師的琴聲壹會兒把人帶入歡樂的天堂,壹會兒又把人扔進苦難的地獄,就像把冰和炭同時扔進聽者的胸膛,讓人無法承受這樣的情緒波動。

全詩跌宕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湧,變幻無窮。第壹聯和第二聯,甚至第壹句和下壹句,都有很大的起伏。比如,第壹副對聯“與兒女親昵,恩怨與妳親近”,輕柔的琴聲充滿和諧的音調,中間夾著“怨”字,讓人感覺波濤險峻,姿態充滿了親昵與生命。再比如第壹副對聯更多的是兒女親情,第二副對聯是英雄主義。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壹種是軟的,壹種是硬的,構成了懸殊的局面。第三個環節又會發生變化,即由剛性變為柔性,很容易與第壹個環節重疊。詩人在意識到這種跌宕起伏的同時,又開辟了另壹種新的境界。高遠、寬廣、幽靜、醇厚,與第壹聯卿卿我我、風流倜儻形成鮮明對比。它表現出來的聲音也和第壹聯不壹樣。其中壹聯(第壹聯)柔細,純指聲;壹(三重)是悠揚的,也就是所謂的泛音。雖然兩者都很溫和,但各有特色,準確地反映了琴聲的變化。

壹直寫音樂的詩歌,大多是利用人類五官的生理功能,將難以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更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因其聲音含蓄,形象生動而優雅空靈醇厚,但又不拘泥於皮肉。突出的表現是:在模仿聲音節奏的同時,非常註重發現其中蘊含的情感。好的琴聲可以是既悅耳又悅目,可以感同身受。好的琴聲不僅能畫出聲音,還能“畫出意境”、“畫出誌向”,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壹壹描繪出來。詩歌在模仿聲音的同時,或表現出孩童的稚嫩,或模仿英雄的誌向,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蘊含非凡的思念與坎坷,等等,無不表現出濃濃的情意。

韓愈是壹位富有創造性的文學大師。他寫詩的時候,可以擺脫束縛,找到自己的路。這首詩在創作和遣詞方面是獨壹無二的。在創作方面,它向讀者展示了兩大境界:壹是音樂中的境界,即由音樂的聲音和節奏構成的情境;首先是歌外境界,即音樂聲音對聽者(詩人本人)的反應。兩者也是分分合合的,就像影子和形狀壹樣。因此,全詩的意境顯得深刻而有意味。很多詩詞新穎貼切,精煉,感染力強。比如前兩句用韻詳細,其中“女”和“語”的發音與“兒”、“如”相似,讀起來有些混亂。這種特殊的音韻安排正好適合表達幼兒之間的纏綿情態。後來,昂揚激昂的琴聲改為洪韻的“昂”、“田”、“揚”、“黃”,準確地表達了演奏者的感受和聽者的印象。此外,五言七語的交錯運用與鋼琴斷斷續續的聲音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的表現力。諸如此類,明明是詩人心靈手巧,天馬行空,卻個個惟命是從,各司其職。其實,所謂“硬話,恰到好處”也是韓愈詩歌語言的壹大特色。

宋代大文豪蘇軾非常欣賞韓愈的這首詩。他說:“歐陽文忠問余:‘哪首鋼琴詩最好?’靜修時最好聽秦時的詩。龔說:‘這首詩最美,但不是聽琴,而是聽琵琶。’對此我深有體會。劍琵琶彈得好,求歌詞。如果長期不做,我就取退字,帶壹點隱蔽,這樣才能保持節奏,把雲留在身後。"

以下是東坡根據《聽石英彈琴》所改的“水調頭”壹詞:

?親密的孩子說話,夜晚燈光昏暗。仇恨和怨恨來來去去,眼淚來來去去。頓時,他變成了壹名雄壯的戰士,滿腔熱情,千裏不離壹程。回望黃昏,雲遠,飛絮攪綠鬼。

?在所有的鳥中,真鳳凰是唯壹不唱歌的。壹步壹步往上爬,跌倒了就找到光明。手指間的風雨把冰和炭塞在腸子裏,我坐不直。從家推手,無淚無傾向。

蘇軾通過聯想,用意象描繪上城不同風格的音樂,由起初的溫婉嫵媚,壹瞬間變為雄壯高遠,又回歸悠揚悠遠;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對音樂本身進行了對比,壹個是細微的聲音和清晰的聲音同時出現的對比,壹個是音樂在不同時期的跌宕起伏的對比,加入了自己的感受,使得整首詩具有了與原作不同的藝術魅力。

先寫好詞,音樂開始,仿佛壹對青年男女在靜夜的昏暗燈光下親密地竊竊私語,說著被恨,卿卿我我,互為回報。《指彈淚和聲》是倒放的,演奏之初音色柔和憂傷。《突變》三句,寫的曲調由低到高,就像鼓聲下戰場上馳騁的士兵,誰也阻擋不了。句末“回眸”用景物來形容聲音和情感,音樂形象化給人壹種遙遠感。《遙望晚霞》使人想起王維的《回望射雕,雲平千裏》中的士兵,也與上述的《雄壯勇士》聯系在壹起,串起獨立的音樂片段。白雲飄,柳絮飄,若無其事,忽遠忽近,難以捉摸,卻又滑稽。

然後,百鳥齊鳴,美麗的春光伴著歌聲,蔡風卻不唱。這裏寫到鳳凰不唱,有壹種“留白”的特殊效果,也點出了壹個深刻的哲理:真正的內涵從來不會在文字中引起人們的註意。之後琴聲瞬間變得高亢曲折,曲調轉難,仿佛走進懸崖,雙腳攀爬,向前壹寸,也費了不少力氣。正掙紮著,聲音突然下降,仿佛直線下降,在深淵中漂浮翻滾,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詩人真正借助語言逼真地再現了音樂家高超的演奏技巧。後五句從聽者心情的激動反映出成功演奏的感人藝術效果。《手指風暴》,彈作者功力高,能鬧;“腸內冰炭”是指聽者深有感觸,腸內忽冷忽熱;而且用“煩”“陷害我”之類的詞,雙方關系密切。音響的震撼不僅讓人躁動,更讓人難以忍受。因為反復流淚,沒有更多的眼淚可流。《推手回家》描寫的是鋼琴師演奏完畢後將琴推開的動作,也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隱逸情懷。《無淚與君之傾》表現了詩人此時腸子的郁結。比原詩中的“濕衣淚”更含蓄,更深刻。雖然沒有流淚,但卻表現出了心情的停滯。

難以捕捉和描述吸引聽覺的音樂美,缺乏空間形象的獨特性和確定性。然而,詩人善於運用隱喻。他用男女談情說愛、勇士沖進來、傍晚浮雲、鳥兒和鳴、登高冒險等自然和生命現象。,並盡力模仿聲音節奏的起伏和變化,以傳達音樂的情感基調和內容。這壹系列意義豐富的比喻,由抽象變為具體,將訴諸聽覺的音節組合轉化為訴諸視覺的生動形象,不難引起壹種類比,從而產生感人的感染力。以後從音樂效果上,可以進壹步描述演奏的高超技巧和精妙的筆法,可以說是和韓詩壹樣,進入了蛻變的境界。

蘇軾詩的“隱”,即把韓愈的詩《聽巧師彈琴》剪裁成壹首抒情詩,保留了朝鮮詩歌的整體構思和壹些精彩的描寫,但又在內容、形式和二者的結合上表現出了創造性,從而賦予了詞新的藝術生命和獨特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