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以此為基。風流靈巧招人怨,長壽多生謗。多情公子空小姐。
[註釋]
這首歌是關於晴雯的。
1.霽月難逢,彩雲易散——“霽月”是壹種明亮開朗的境界。舊時代,人們稱贊其品行高尚,胸懷寬厚,說其如風月(據宋代詩人黃庭堅);雨後新的晴天叫吉,意思是“晴”。“彩雲”意為美;雲朵色彩斑斕,名曰文,意為“文”。這兩句話說的是晴雯這樣的人極其罕見,他們很難被壹個黑暗骯臟的社會所容納。她的周圍環境就像宣傳冊上的圖片壹樣,只是“滿是烏雲和霧氣”。
2.心比天高,以此為賤——這意味著晴雯從來不去迎合討好她的主人,也沒有諂媚的奴才。
3.浪漫的靈巧引來人們的反感——傳統道德主張“女子無才是德”,要求她知足自足,尤其是奴隸。如果她長得漂亮又倔強,肯定會招來壹些人的嫉妒。
4.壽藥——短命。晴雯遭到迫害,十六歲就去世了。
5.多情公子——指賈寶玉。
[欣賞]
晴雯從小就被賣給賈家的仆人賴大當仆人,連父母的老家姓氏都不知道,地位最低。在曹雪芹筆下的眾多家仆中,晴雯是最叛逆的壹個。她鄙夷王夫人為籠絡丫鬟所做的小恩小惠,嘲諷討好主人的襲擊者是哈巴狗。趙姨娘辱罵方冠是惡霸,結果包括歐冠在內的四個孩子壹擁而上,扯著她的頭打她,讓她很尷尬。晴雯站在造反派壹邊,卻對主人壓迫家仆大為滿意。大觀園被查抄時,鳳姐、王善保家壹幫人直撲袁,襲人則遵命“讓他們搜,撿”,除了晴雯“揪著頭發闖進來,砰的壹聲開了箱子,雙手捧著地基倒在地上,什麽都倒了”,公然造反,甚至指著王善是狗打人。晴雯為此遭到了殘酷的報復。病了四五天,就被拖下炕,踢出大觀園,當晚就慘死了。賈寶玉對這樣壹個有思想、有性格的姑娘充滿了同情。她受委屈去世後,專門為她寫了壹篇長長的悼詞《芙蓉之女》,表達內心的悲痛和憤慨。這說明賈寶玉對晴雯的親近是基於他開明的思想,而絕不是因為“美人怒薄怒,得人寵愛”才讓他覺得“更有魅力”。曹雪芹在介紹《十二女書》時把晴雯放在第壹位,這是壹種刻意的安排。作者對晴雯的特別熱情,是基於現實的感受。在描述她不幸遭遇的同時,可能也有政治和冶金方面的寄托,所以畫面中頗有“怨天尤人”的味道。這些留給後面《芙蓉的女兒》欣賞。
補充書的第二個判斷
畫:壹束花,壹張破床。
徒然溫潤,空雲似桂花。女星們有福了,公子卻沒有機會。
[註釋]
這首歌是關於攻擊人的。
1.徒然,她溫順聽話——指襲人徒然以壹種“溫順聽話”的姿態贏得主人的好感。
2.空雲似桂如蘭——“似桂如蘭”,名暗。寶玉給她取名“襲人”,出自宋代陸遊《幸福莊》詩,“花香似忽暖,喜鵲聲似新艷陽天”(小說把“忽”改為“日”),桂蘭最香,所以如此,但“空雲”二字是對香的否定。
3.令人欽佩——值得羨慕。這裏聞起來很有趣。演員,原名戲劇藝術家。這裏指的是蔣玉菡。
4.公子——指賈寶玉。《八十後》作者本來寫的是襲人在寶玉陷入饑寒交迫的狀態之前就已經嫁給了蔣玉菡,留下麝月單獨和寶玉在壹起,所以詩的後兩句只說了這個。續集沒有遵循初衷,寫襲人在寶玉出家後嫁人,也不是很有詩意。
[欣賞]
襲人原本家境貧寒。她小時候因為家裏沒飯吃,老子和娘都餓死了。為了得到幾兩銀子,她賣給了賈府當丫鬟。然而,她在環境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卻與文婧相反。她所謂的“溫良恭儉讓”,與薛寶釵的“緊跟時代”頗為相似,符合當時女性標準和禮儀對奴婢的要求。這樣的女人,從封建的角度來看,當然可以稱之為“如月桂”。作者在判斷中使用了“虛榮”、“空雲”、“令人欽佩”、“誰知道”等,既暗示了她未來的結局與她當初的願望相悖,又帶有壹定的諷刺意味。在這壹點上,脂硯齋的經歷是不壹樣的。他口口聲聲說“攻清”,可能把作者的批評當成了恭維。
脂硯齋在評論這壹判決時說:“罵死寶玉就是自責。”這可能只是芷顏齋自己的觀點,未必是作者的本意。但是,雖然觀點不對,批語還是有研究價值的,因為這樣的批評還是有道理的。不然為什麽襲人後來嫁給了蔣玉菡還要說寶玉(當然他的形象裏有作者的影子)要“罵”要“悔”呢?我們理解,寶玉後來的定罪和與襲人的成婚,都是同壹個變化的結果——也就是襲人不可避免地擔心的所謂“醜禍”。寶玉曾因這種“過錯”被父親打過,但他不會將“惡”變“正”,所以最終成為涉及封建家族利益的“禍根”。當事情涉及到與寶玉親近的人時(也許與關琦交換汗巾會成為證據),襲擊者不會像晴雯那樣簡單地做出擰指甲、換紅綾小外套等魯莽大膽的舉動,甚至像鴛鴦那樣信誓旦旦地說“這輩子,就是寶玉,就是金寶、銀豹、寶王和寶帝,我也不結婚就完了。”如果老太太逼我,我就是拿刀死也做不到!“襲人唯壹可以用來表舊情的,就是將來寶玉、寶釵‘窮得不能再窮’的時候,壹起給他們以前的主子壹些經濟上的支持,就是批判所謂的‘關琦(蔣玉菡)是個優秀的人’,然後和襲人壹起拜俞師兄、為師。“所以,不管襲人的婚姻是被迫還是自願,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在脂硯齋看來,這都是寶玉早先不聽‘仙襲人’勸告的結果,都是寶玉的錯,所以說‘罵’應該是‘悔’。但實際上,曹雪芹並無“自悔”,他還用“尋桃園避秦,壹年春再見”這句詩來暗示畫中的襲人(第六十三回)。這不也很諷刺嗎?看宣傳冊上畫的圖,是“壹束花,壹張破床”。除了“花”和“席”的諧音外,“破席”的比喻意義也是不光彩的。當然,襲人的嘲諷並不是說她不能“盡忠”,而是說她奴性十足。
補充書中的裁決
畫:壹株桂花,其下有壹池,池水枯泥枯,荷花枯,荷花敗。
蓮藕壹根壹莖香,生活中真的很受傷。自兩地孤樹出世,香魂歸故裏。
[註釋]
這首是關於香菱的。
1.根和蓮花是芬芳的-名字是黑暗的。香菱的真名叫連贏,蓮花就是蓮花。淩和蓮花生活在同壹個池子裏,所以他們是同根生的。在書中,香菱曾解釋自己的名字說:“不只是淩華,連荷葉荷花都有香味。”(八十次)
2.邂逅-邂逅。
3.“自”——這就是說,自從薛蟠嫁給了夏金桂,香菱就被迫害而死。“兩地孤樹”,兩個“土”字,壹個“木”字,是金桂的“桂”字。“魂歸故裏”意味著死亡。書裏的圖就是這個意思。
[欣賞]
香菱是甄的女兒,她的身世極其不幸。叫甄,其實是“真可惜”。
按照曹雪芹的本意,她是被夏金桂迫害而死的。從第八十段來看,既然“是血燥結癆,藥不靈”,那麽就應該寫她“香魂歸故裏”,即所謂“水枯泥枯,蓮枯藕衰”(“藕”諧音配偶的“偶”,常見於樂府民歌)。因此,齊在第八十章中用了“焦齊香菱得了絕癥”。但在程高本中,他不僅回到了另壹本書,還在續集中讓香菱活了下來。在第103本中,他寫到夏金桂在湯裏下毒殺死香菱,結果卻毒死了自己,以為只有這樣寫壹個壞人的結局,才足以說明“正義昭彰,自殘自傷”。把曹雪芹揭露和控訴封建宗法制度摧殘婦女的本意,改成壹個含有懲惡揚善教訓的離奇故事,真是弄巧成拙。
官方判決之壹
畫:兩棵枯樹,掛著壹條玉帶;地下還有壹堆雪,雪裏有壹根金釵。
唉,停機器,可憐人才!玉帶掛在林中,埋在雪中。
[註釋]
這首歌是關於林黛玉和薛寶釵的。
1.可惜停機——這句話說的是薛寶釵,意思是說她雖然有符合孔孟標準的賢妻良母之德,可惜白活了。《停機器》出自《後漢書》。女性傳記。樂羊子的妻子”。故事裏說:樂羊子去很遠的地方找老師讀書,因為想家,過了壹年才回家。他的妻子用刀把織布機上的絲切斷,為的是對比他學業的中斷,勸他繼續學業,謀求功名,不要半途而廢。
2.誇人才可憐——這句話說的是林黛玉,意思是這麽聰明有才華的女人,她的命運值得同情。《徐才》,用晉代謝道韞的故事:有壹次,雪下得很大,謝道韞的叔叔謝安對銀雪說:“雪是什麽樣子的?”道雲的哥哥謝朗回答說:“撒鹽和空氣的區別是可以做到的。”謝道韞接著說:“如果柳絮不是由於風。”謝安壹聽大為贊賞。見《世說新語》。
3.林中掛玉帶——這句話說的是林黛玉,前三個字倒著念是為了諧音名字。從書中“兩棵枯樹(雙“木”為“林”)上掛壹條玉帶的畫面來看,可能是指寶玉“掛”的意思是“掛”死了的黛玉。
4.金釵埋雪——這句話說的是薛寶釵。前三個字叫“雪”“薛”,“金釵”比“寶釵”好。這是壹件光彩奪目的首飾,卻被埋沒在冰冷的雪堆裏,這是薛寶釵冰冷處境的寫照,她要做寶的第二任妻子。
[欣賞]
林黛玉和薛寶釵,壹個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壹個是皇家商人的女兒;壹個天真直爽,壹個城府極深;壹個孤立,壹個多方支持;壹個是漢奸心腹,壹個是為了捍衛道德而說教。脂硯齋曾說“柴戴合壹”,其確切解釋可以考證,但無疑不是要否定林與薛的區別或對立。作者將他們的三首詩放在壹起提及,不僅是因為他們在小說中的地位相同,也是通過賈寶玉對他們不同態度的對比,從而說明柴、戴雖然命運不同,但結果卻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