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詩經》是產生在2500余年以前,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壹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無詩文的“笙詩”,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作者佚名,成書約在春秋時期。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壹。《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我國第壹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起自魯隱公元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傳文比《春秋》經文多出13年,實際記事多出26年,以《春秋》記事為綱敘事,其中有說明《春秋》書法的,有用實補充《春秋》經文的,也有訂正《春秋》記事錯誤的。全書絕大部分屬於春秋時候事件,但全書的完成已經進入戰國時期。這些都說明《左傳》與《春秋》的密切關系。
《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代漢族戲曲劇本,王實甫撰。其書處處表現了道家的哲學閃光。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的壹種文化基因。它極大地影響著作為"人學"的"文學"。《西廂記》中無不體現出道家哲學上善若水、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在經典古代名著《紅樓夢》中,也提到過此書。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歷代漢民族散文總集。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壹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觀止”壹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鑒易知錄》。《古文觀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並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本書亦有入選不當者,因為選編主要是著眼於考科舉時做策論,但作為壹種古代漢民族散文的入門書,仍有其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