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有源頭活水來

為有源頭活水來

和作者壹樣,《歐麗娟品讀古詩詞》這本書具有好老師的氣質。

在古詩詞解讀類書籍中常出現兩類極端,壹類是大量堆砌華麗辭藻,把文章穿戴得富麗堂皇,骨瘦如柴的內容擔負不起辭藻的重量,乍壹看很有味道實則言之無物,看不懂文章到底要說什麽。另壹類走的是吸引人眼球的路線,過於低估讀者的閱讀能力,只顧把詩詞解讀寫得“容易理解”,時不時蹦出壹兩個網絡熱詞,把謝靈運寫成旅遊博主官二代,把陶淵明寫成網紅達人,看得人哭笑不得。這兩種解讀形式都讓人吃盡苦頭。歐麗娟老師的文字易懂而不輕浮,筆墨舒展而不賣弄,不會為了贏取讀者興趣而過度趣味化地書寫詩歌。文字是肌理,架構是骨骼,歐老師解讀古詩詞的趣味性體現在思路和觀點上。

按照通用的壹人壹詩模式來解讀詩歌或者按照大眾心目固有中的印象來書寫詩人無疑是省力又討巧的方式,但歐麗娟沒有這樣做。

歐麗娟看中的,是詩歌中遙遠的“呼喚”。神話是壹個民族的創作源頭,也是壹脈文明的來處。全書從上古神話講起,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各時代的經典詩篇,既是古詩品讀,也是壹部中國詩歌發展史。書中按照詩歌的題材或是作者劃分成壹個個主題,圍繞著主題但不拘泥於主題。解讀某壹篇詩歌時旁征博引,並不局限於某壹句詩、某壹個人、甚至某壹種文化,有同時代的歷史人文背景,也有跨越時間的“遙相呼應”。於是我們看到了盤古和麻姑的傳說穿梭在不同的詩篇裏,看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王維的《桃源行》,看到了隋煬帝的“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啟發了五百年後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看到了寫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和寫出“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的屈原是怎樣望向同壹片宇宙。歐麗娟老師不局限於本土文化體系,也常引用西方文化進行橫向對比,融會貫通,專註於詩但不囿於詩。

閱讀本書,更多時候是歐老師在引導讀者去解讀詩歌而不是直接講授她的解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解讀本身。讀者不必認同歐老師的所有觀點,因為她專註的是觀察的過程。例如書中打破了儒家死板封建的刻板印象,以詩為眼展現了儒家思想溫柔敦厚的理性壹面;從隋煬帝的詩中窺探這位暴君孤獨深邃的壹面,豐富了他的思想和形象;橫槊賦詩的曹操在詩歌中抒發的豪邁包容和細膩的洞察力;為求功名“拜路塵”的潘安在《閑居賦》中卻展現出的理想出世的復雜壹面。多角度地觀察,包容地理解不同的觀點,才能洞察古詩中蘊藏的不同維度的美和韻味,看見詩中人性的壹面也看見超人的思想精神。

詩歌是壹種傳承,也是壹種記載。詩歌有來處,無盡頭,有時間的縱深感,也有不同維度的廣闊視野。詩歌是怎樣從源頭流傳下來,啟發了壹代又壹代人,而人們又是怎樣為它註入生生不息的能量,在這本書中,壹切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