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唐·李白五首洞庭湖詩(下)
秋夜南湖水,清煙,怎能乘天?
讓洞庭湖賒幾分月色,高高興興地賞月喝酒。
翻譯:
秋天的夜晚,南湖的水面清澈無煙(不禁生出“上天”獨立羽化的念頭),可它怎麽能騎著溪水上天呢?讓我們給洞庭湖壹點月光的功勞,高高興興地賞月喝酒吧。
贊賞:
詩人為我們描述了月夜泛舟的情景:月明湖長。洞庭秋水清無煙,水月相映,清澈宜人。這種場景,這種意味,壹定要在其中,壹定要寫意。雖然詩人沒有用心去畫,但壹幅水天壹色的美好畫面會浮現在讀者的腦海裏。
關於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季承(待考),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時,他隨父親搬到了建南省綿州市。李白有壹千多首詩,其中《李太白集》代代相傳。他於762年去世,享年61。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描寫洞庭湖的詩:
唐·李白《漫遊洞庭》
君山的切割君山,可以讓洞庭湖的水位向外擴散,看起來無邊無際。
巴陵酒喝不夠,壹起醉在洞庭湖的秋天。
2.唐·杜甫《登嶽陽樓》
以前聽說洞庭湖氣勢磅礴,今天的願望終於登上了嶽陽樓。
浩瀚無垠的湖面撕裂了吳楚,仿佛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我的朋友和親戚都沒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壹條船上漂流。
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
3..劉唐·玉溪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相融,
池面無風,鏡子也沒擦亮。
遙望洞庭,
銀盤子裏的綠色蝸牛。
4.唐孟浩然從洞庭湖給張總理的信。
秋水上漲,幾乎與岸邊融為壹體,把水天混淆與天空融為壹體。
雲土地上的小澤水汽蒸騰白茫茫,海浪似乎要撼動整個嶽陽。
我要渡水去找船和槳,返家的神聖時代真是慚愧。
閑坐著看別人辛苦的河釣,只能羨慕魚裏釣到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