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船中的木馬都知回顧離開的方向。
只有我昔日的愛人,
遠走他鄉也不肯回頭張望。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這首詩,乍壹看不過交代了壹個離別的場面,被送的人沒有流連地蕩開了船,留情人於渡口獨自張望。
愛若去,情難留,為何我要壹直承受著撕痛的失去。相思的哀愁,再添壹層也不說心裏有多難受。
有人說沒有得到就談不上失去,可誰知道有時候得不到真的也是種失去。面對著心儀的無情人,情難收,心已去,算不算是壹種失去。
讀到這首詩,讀出這些,不免讓人感到心裏壹絲絲的疼痛。歲月如斯,人生如斯,壹切似水漂流,割不斷的情思欲罷難休。
近日讀《倉央嘉措》的詩傳全集,被他的情感世界、他的詩詞深深感動著,他的詩歌是那樣的美!
倉央嘉措的壹生是個難以捉摸的謎,也是壹個永恒不朽的傳奇。這個謎壹樣的男子,對人們來說,是那麽熟悉,卻又那麽陌生,陌生到人們只知道這個名字,只知道他是詩人。
他是壹個僧人,卻寫盡了凡塵俗世的情與愛,他的情詩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人們的心房。
他的傳奇、他的故事讓人們為之著迷。
倉央嘉措的詩歌表現了他短暫而傳奇壹生的愛與憎、 苦與樂、 行與思、 感與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願望,主題積極深刻。
大膽的寫實性。 倉央嘉措是宗教領袖人物, 但他敢於寫出自己的現實行動、 內心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 大膽地向傳統勢力挑戰, 表現出巨大的勇氣。
真摯的情感性。 倉央嘉措的詩歌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詩中有初識乍遇的羞怯,有兩情相悅的歡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堅貞,也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生活的熱切渴望與真摯追求。
深刻的哲理性。 倉央嘉措的詩歌, 有不少在敘事的同時,概括出豐富的人生哲理, 通俗中透著深刻, 給讀者以啟發。
和諧的音樂美。 倉央嘉措的詩歌運用了語言本身的抑揚節奏和藏族“諧體” 民歌的特點, 使詩歌韻律極強, 呈現出壹種和諧的音樂美, 讀起來瑯瑯上口, 鏗鏘悅耳。
壹是運用民歌“諧體” 的特點和語音的抑揚頓挫來體現韻律美。倉詩大多每首四句, 每句六個音節, 句法整齊, 每兩個音節壹“頓” ,每句分為三個“頓” , 即“四句六音三頓” , 再加上壹、 三句表示語氣未完的“揚式” 和二、 四句收尾的“降式” ,就顯得節奏清晰,起伏跌宕,簡短有力, 形成壹種優美的音樂效果。
悠遠的意境美。 倉央嘉措的詩歌大量地運用了比擬、 雙關、 象征、 排比等手法, 以此烘托渲染氣氛, 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創設出悠遠的藝術境界, 取得了完美的藝術效果。
倉央嘉措堪稱使用意象傳情達意的巨匠,詩歌作品中各類意象比比皆是。事實上,意象的豐富性已經構成了倉央嘉措詩歌的顯著特點之壹。
通俗的自然美。 倉央嘉措所處的時代, 文人多受“年阿” 詩體的影響,崇尚典雅深奧、 講求詞藻堆砌之風盛行, 而他卻堅持將通俗的語言寫入詩篇, 使《情歌》 語言簡潔清新,平淡質樸,自然流暢, 柔美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