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壹畝田散文

壹畝田散文

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屬於自己的“壹畝田”。在這壹畝心田上,種上自己所需要的“營養情感”,帶給自己心靈晚宴的大餐。這個心靈空間中,不需要很大,只需要壹束陽光照亮四季的流轉,讓自己感到溫暖四溢。

——題記

上世紀70年代,在農村還保留著“自留田”。 那時候,村裏的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在每個村裏,根據不同人口的數量,分成若幹個生產隊。因而就以生產隊為單位,大家壹起勞動,按照出的工記工分,到年底按照累計的工分數分糧、分油、分棉花等等。為了給村民(那時候叫社員)應有的糧食補充,就給每人留有二到三分“自留田”。在自留地田,由村民自己做主,自己喜歡種啥就種啥,有自主權,而且所有的收獲都是自己的。

那時候,在農村壹般的家庭結構成員基本上都是,壹對夫妻,兩個孩子。因此,基本上每家都有壹畝“自留田”。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村裏分得糧食,家家基本上都不夠吃。因此,所有的缺口糧食就寄托在這壹畝“自留田”。在那個時候,商品還不允許流通,實行的是統購統銷,所以想買糧食是很困難的。只有壹個辦法,就是拿到“指標”票據,才有效。正因為那時的糧食緊張,所以村民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自留田裏。

在自留地田種東西是有講究的,主糧是不能種的,特指小麥,油菜。為了給自己家裏填補糧食的空缺,壹般村民都會選擇種紅薯。因為,首先產量大,壹畝地有3000斤左右的收成;其次,生長在地下防止別人偷盜;還有,就是不顯山不露水,自己家的糧食空缺就彌補夠了。如果是家庭條件好的人家,就會種上谷子,這樣在冬天就可以吃上小米飯,是非常誘人的。如果是家裏有老人的,就會種上豆類,綠豆或者黑豆,這樣就可以泡豆芽、換豆腐給老人吃。如果是明年要嫁女兒的人家,就會種上棉花,到冬天給女兒添幾床陪嫁的被子。因此,在每家的自留田裏,都是根據自己家中的所需,種上急需的`農作物。

那時候,在農村裏,大家都是用“換”的方式,進行商品交換的。比如,壹斤小麥換二斤綠豆;壹斤黑豆換二斤豆腐;三斤油換壹斤棉花等等。這樣,村民們就可以用自己自留地田產的東西,換取別人種的東西了。就是通過這樣的交換,大家的糧食就豐富了,各取所需。因而,自留田就是每壹家人壹年裏的憧憬。雖然生活標準改變不了太多,但是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存活下來。在那個缺糧短衣的時代,自留田給了無數個家庭生命和希望。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自留田這壹畝救命的地,成為我的父輩們心裏難忘的情結。

在我們這個關中道上,人們常常把“壹畝田”,戲稱為情感的心田。在關中漢子的情感世界裏,把男人對女人的愛,稱為“自留田”。意思就是,屬於自己的女人,就要好珍惜,壹生疼愛。在城市的人,根本體會不到,那時候農村人對自留田的珍愛程度,就是視同為自己的生命壹樣。這樣壹說,大家就理解了“壹畝田”的情感投入是怎樣的深刻了。同時,反映出關中道的漢子,愛老婆如自己的生命壹樣。因此,在我們這裏男人的心裏,娶壹個好老婆就像耕種好了自家的“自留田”。

男人們在壹起時,經常會開這樣的玩笑。假如是甲說乙:妳把自己的壹畝田都管不好,還去給別人種自留田。暗喻為:妳把自己的老婆不好好愛,卻去招引別人的老婆。還有更詼諧的:妳的自留田都荒蕪了,還幫別人拔草。更有羨慕的口吻:妳把自己的自留地種的郁郁蔥蔥,看來身體不錯。這些都是男人們在壹起時,嬉鬧的壹種調侃。可以看出,關中道的男人,愛老婆,愛自己的土地。因為,在傳統的農耕文明理念中“三十畝地壹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已經成為了壹種文化符號,流淌在關中漢子的血液裏。

壹畝田和老婆,成為關中漢子壹生的最愛。他們堅信,有田就能娶老婆,有老婆自己才會幸福。這種文化元素,成為這片土地的獨有魅力。壹方面,從情感上說,關中道男人愛的純粹,愛的執著;從另壹方面說,關中道的男人知足常樂,守住自己的這“壹畝田”就很幸福。因而,在關中道男人的血性本能中,不能容忍的就是兩件事:壹個是殺父之仇,壹個是奪妻之恨。這兩件事,都是和家庭的離散分不開的,所以關中男人特別在意。

壹畝田和老婆,在關中道男人的心裏,缺壹不可。壹畝田,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老婆,可以讓自己的依托情感。有家有地,才是壹個男人的依靠啊!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觀念已經淡化了。在“壹畝田”的情結中,已經漸行漸遠了。從這個現實的角度說,農村裏的“壹畝田”已經不存在了,被現代化的耕作方式代替了。在這現代觀念和文化元素的碰撞中,讓現在的關中道男人也迷惑,因為那種情感依托的根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萬紫千紅的春色中,反而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花了。傳統的農耕方式已被打破,傳統的女工也被商品化代替了,而怎樣的情感取向價值是現代人應該推崇的?這是留給每個人思考。

現在,這個“壹畝田”,就是指壹個人的心靈境地了。不管社會如何發展,時代如何進步,作為壹個人而言,這“壹畝田”的空間還是要保留的。在這“壹畝田”裏,可以讓自己停下來歇歇,給自己充充電,可以釋放自己的壹切不快,就是自己獨有的“桃花源”。在這“壹畝田”裏,可以不受外界的幹擾,紅塵的繁雜,利益的爭鬥。在這“壹畝田”裏,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修身養性,沐浴陽光。在這“壹畝田”裏,享受心靈的修復,純美的情感。讓蘭香淡淡縈繞著自己,順其自然。

這“壹畝田”裏,可以建造自己理想的“別墅”。只要設計合理,那麽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假山竹林,就會展現在自己眼前。因而,壹個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再小的地方,也能成就壹番大事業。這就是“壹畝田”的根據地,只要指揮得當,那麽就會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天下自然就征服了。這個觀點,也就是人們說的“蝴蝶效應”,壹切皆有可能。但是,壹定要因人而異,看清自我。這“壹畝田”裏,也就是壹個人應對外界的“支點”,那就看自己有多重的“砝碼”了。

對我而言,希望自己的“壹畝田”是色彩斑斕的。在這裏,我可以隨著四季的流轉,感受著身邊的美好。春天裏,看桃花朵朵開,體會“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句;夏日裏,看荷塘月色,感那種宛在水中央,亭亭玉立的姿態;秋天裏,在壹地花黃中,感悟“人比黃花瘦”的思念;冬日裏,在銀裝素裹中,探尋“唯有暗香來”的紅梅。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壹個隨遇而安的人。既然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壹切,那麽就在順應中感知物華的美麗。我在這“壹畝田”裏,種下歲月的留香。

在這“壹畝田”裏,我希望用文字播種。我在“耕讀為本”的生活理念中,從泥土芬芳中成就自己的夢想。因為我的工作就是在傳統的民族風情裏,采擷自己所需的文化元素,然後整理、編排,最終成為自己的作品。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就是我“壹畝地”的水源,滋養著我的身心,成為我取之不竭的寶庫。而我,用自己的方式,抒寫成文字,不求文墨飄香,但求在這片土地上,還有感動自己的本根文化。但願我這“壹畝田”裏,能濃縮下壹個微觀的“關中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