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裏面包括多少首詩,%a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本叫《詩》,***有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因此又稱《詩三百》,《三百篇》。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正式使用《詩經》,應該起於南宋初年-屈萬裏)。漢朝毛亨、毛萇曾註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省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305篇詩歌,有六首只有題目。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是儒家尊為“五經”之壹,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音樂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壹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壹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賦”就是鋪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方,“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詩經》思想和藝術價值最高的是民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伐檀》、《碩鼠》、《氓》就是“風”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