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的情況?

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的情況?

中國當代詩歌發展:

1、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當代詩歌整體上極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

2、中國當代詩歌開始了全方位的藝術性回歸,真正進入到了壹個文學史意義上的歷史“新時期”。

3、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先鋒詩的寫作壹度呈現出某種耐人尋味的“斷裂”與轉向。

知識鏈接:

1、關於20世紀的中國文學的分期,傳統的分法壹般按照歷史學的概念來劃分,即1917年上溯至鴉片戰爭稱“近代文學”;1917----1949年稱“現代文學”;1949年建國以來稱“當代文學”。

2、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當代詩歌整體上極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具體說來,在1949年至1976年近30年的時段裏,中國當代詩歌的集體化寫作傾向十分鮮明,詩人們在奉表現時代精神為圭臬的創作原則的強大規範下,對自己的詩歌寫作在題材、主題以及語言形式和審美風格等各個層面,幾乎均作出了自覺而趨同性的調整與處理。譬如:壹是以郭小川、賀敬之等詩人為代表的“政治抒情詩”;二是以聞捷、李季、張誌民、傅仇、嚴陣等詩人為代表的“生活抒情詩”;三是以李瑛、公劉、顧工、韓笑、張永枚等詩人為代表的“軍旅詩”。這三種寫作向度盛行其道,建構了此壹時期的當代詩歌秩序,成為當時的詩歌主流。

3、進入“新時期”(以1978年為開端)。新時期的詩壇初步體現出詩歌的多樣化特征,但真正給20世紀80年代詩壇帶來詩學觀念與美學趣味巨大沖擊和“革命”性變化的,以青年詩人為主體的具有探索性、實驗性、先鋒性特質的詩歌潮流,它們就是當代詩歌批評界所指認的“朦朧詩”與“第三代詩”。

壹是以艾青、牛漢、黃永玉等“歸來詩人”,有效地恢復了詩歌與詩人的真誠品質,擺脫了此前詩壇流行的“假、大、空”的惡劣詩風。

二是以雷抒雁、駱耕野、葉文福、張學夢等“現實詩人”,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幹預”與對未來的“呼喚”,體現了他們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現代化進程普遍持有強烈的詩性訴求。

三是以葉延濱、梅紹靜、劉犁、劉益善等青年詩人以“知青視角”表現對昔日生活的追憶與思考、著力表現其熟悉的鄉土生活,在審美性的鄉土情結中試圖揭示廣大鄉村在中國社會的改革潮流中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

四是少數民族中青年詩人吉狄馬加、查幹、曉雪等致力於對本民族的歷史、現狀及其文化心理情感的展示與表現,刻畫出處於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本民族的精神境況。

4、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先鋒詩的寫作壹度呈現出某種耐人尋味的“斷裂”與轉向。隨著中國社會多元文化格局的生成定型及環境的日益寬松,詩歌寫作在語言風格、表現手法、題材取向、美學形態等方面呈現出新時期以來罕見的豐富性與駁雜性。

壹是從語言角度來看。“書面語寫作”、“口語寫作”以及“書面語”加“口語”的“復合型寫作”並行不悖,且持各種語言寫作向度的詩人人數眾多,蔚為大觀。

二是從詩歌的內容來看。體現人性化寫作傾向,“人性化寫作”在詩歌的內容上普遍增強人性體驗的深度與廣度,顯示出對人的日常生存境遇與生命本身的關註。除了“民間寫作”與“知識分子寫作”的代表性詩人寫出壹批力作之外,獨立於“兩大詩歌陣營”之外的壹大批詩人均創作出了“人性化寫作”的文本。

三是從詩的結構來看。新世紀以來,許多詩人投入大量精力與心血進行著長詩的創作,意圖通過營造在結構上較具規模與難度的詩歌文本來實現自己某種宏大的藝術追求。

4、從詩的展示平臺空間來看。由於網絡的出現,詩的展示平臺更多元化、個人化和自由化。詩壇的激烈論戰以及網絡詩歌的崛起,把世紀末的詩壇攪得沸反盈天。然而,詩歌的面目和未來,卻越來越混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