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體詩與古體詩相比起來,新詩更自由,運用了白話文,打破了格律的束縛,不押韻,不用點標點,直接抒情,更有 *** .
2.永明體之名,始見於《南史·陸厥傳》.永明,是南朝齊武帝蕭頤的年號(公元483—494).永明年間,以沈約、謝朓為代表的壹些詩人,創立了壹種對仗工整、講究聲律的詩體,即永明體.永明體的壹個主要特點是強調詩歌的聲律,沈約是永明體的創始人之壹.沈約把當時的音韻學家周颙發現的平、上、去、入四聲用於詩的格律,歸納出了比較完整的詩歌聲律論,要求在詩歌中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要互相間隔運用,使音節錯綜和諧,即後世所謂調和平仄.永明體的代表人物,歷來認為是沈約、謝朓和王融三人.
3.古體詩除了押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縛,這是壹種半自由體的詩.現在把古體詩的韻、平仄、對仗等,並在本文裏敘述.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壹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我們在講律詩的韻是時候,已經把平聲30韻交代過了;現在再把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開列在下面:
4.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制成曲譜並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誌》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壹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baike.baidu/lemma-php/dispose/view.php/7652
5.楚歌
古代的楚地民歌.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是南方大國,占有江淮流域大部分地區.它在政治、文化上雖與中原地區有所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壹直保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在詩歌、樂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詩》三百篇中,就已經包括了中國中南部江漢流域的民歌——《周南》、《召南》,這些楚地民歌的藝術特色,曾被屈原所吸取,成為他創造“楚辭”體詩篇的基礎.
6.田園詩
中國晉宋時期陶淵明開創的以歌詠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樣式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5首和《桃花源詩》是其代表作品.其中,《歸園田居》通過牧歌式的田園生活的描繪,表現詩人棄官歸隱、擺脫仕途後無限輕松愉快的心情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桃花源詩》是田園詩的壹個發展.從田園到桃花源,反映詩人對理想的進壹步探求.陶淵明的田園詩在藝術上自然淳真,富有意境,韻味雋永 ,讀來好似壹股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迎面撲來.它的出現,不僅為古典詩歌開辟了壹個新的境界,而且對唐代田園詩派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極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