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不能談海,夏蟲不能談冰。這句話出自莊子。理解這句話的難點在於,可能會覺得這句話的情感是相當貶義的。
因為這句話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我們不能和壹輩子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談論大海的驚濤駭浪,因為青蛙聽不懂;我們不能用夏天出生,夏天死亡的昆蟲來形容冬天的冰雪,因為時間的限制,夏蟲無法理解冰的樣子。
基於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我們可能會覺得莊子這句話是在諷刺人的無知,而井底之蛙這個詞在後世確實是貶義的。但是,從《莊子》這本書裏,可以看出莊子的態度。莊子反對區分,所以莊子更反對優勝劣汰的區分,不考慮優劣。怎麽可能是諷刺呢?莊子在這裏正好揭示了壹個道理:人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原因,產生認知上的落差是很正常的。
我們通讀《莊子》壹書,再綜合對應道家思想的特點,就會發現道家思想最突出的壹個特點就是反對胡攪蠻纏。從反對胡攪蠻纏這壹點來看,就能理解“井蛙不能談海,夏蟲不能談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莊子告訴我們,人和不知海的井底之蛙,不知冰的夏蟲,認知水平有差異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的,每天都會看到和聽到人的聲音。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與人之間有不同的想法是很正常的。這種“不同”是每個人生活的自然進化結果。就像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壹致壹樣,我們也不能強迫觀念壹致。堅持觀念的壹致性,必然違背“自然”,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壹下,莊子的“井蛙談不到海,夏蟲談不到冰”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因為他生活的時空獨特,而這種特點也意味著差距。人的思想水平和人生境界因為各自人生經歷的時空差距而不壹致,這是人生發展的必然結果。
所以,當壹個人處於不愉快的境地時,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去享受和別人壹樣的待遇。同時,當我們處於優勢地位時,也不要用膚淺的眼光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和世界。與人交往,要看對象,也要註意方式方法。從對方的人生經歷和知識背景出發,用對方能理解的想法去交談。否則,壹方壹定認為他在對牛彈琴,而另壹方則認為對方“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