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菊花如有士,過時有余香”出自哪首詩呀?

“菊花如有士,過時有余香”出自哪首詩呀?

宋·陸遊《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調黃。菊花如誌士,過時有余香。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米以泛酒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

專門吟菊的詩詞還真不少呢!

九月菊花閑情致

菊花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農歷九月的深秋時分,漫山遍野的、滿園的菊花,花形優美,色彩絢麗,相當迷人。菊是花中四君子之壹,在文學作品中更是有著高情遠致的象征,多是用來形容人品出眾,高風亮節,潔身自好。

關於九月菊花的花神,自然是那壹生愛菊如癡的陶淵明,他為菊花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相傳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又至,陶淵明枯坐在宅邊菊花叢中,他采了壹大把菊花。難耐酒樽空,怎忍花零落。這時,忽聞馬蹄聲近,原是江洲刺吏王弘派人送酒來了,於是以掌中菊花作下酒物,欣然酌酒。這個故事後來流傳到民間,每到重陽節,飲菊花酒,感受陶淵明的閑情逸致,體會陶淵明的淡泊獨立的精神。

九月花神陶令公,鶴發蒼顏貌不同。

秋來菊花開盡蕊,江上芙蓉映水紅。

重陽節,落帽風,萬花雕零寒氣沖。

露著衣襟身覺冷,竹爐湯沸火初紅。

晉·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紅樓夢》中菊花的詩詞選了幾段

1、黛玉(瀟湘妃子)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沈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壹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2、3寶釵(蘅蕪君)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

3、寶玉(怡紅公子)

訪菊

閑趁霜晴試壹遊,酒杯藥盞莫淹留。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枝頭。

4、寶玉(怡紅公子)

種菊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酌寒香酒壹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5、湘雲(枕霞舊友)

對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壹叢淺淡壹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6、湘雲(枕霞舊友)

供菊

彈琴酌酒喜堪儔,幾案婷婷點綴幽。

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壹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

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毛澤東《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唐·杜甫《雲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14唐·李白《感遇》;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

唐·白居易《重陽夕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唐·白居易《詠菊》:

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唐·釋皎然《九日與陸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唐·陸龜蒙《億白菊》:

稚子書傳白菊開,西成湘滯未容回。

月明階下窗紗薄,多少清香透入來。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陸遊《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淩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歐陽修《菊》:

***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陸遊《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調黃。

菊花如誌士,過時有余香。

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米以泛酒觴。

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

宋·張孝樣《鷓鴣天》:

壹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

能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

凝薄霧,傲繁霜,東籬恰似武陵鄉。

有時醉眼偷相顧,錯認陶潛作阮郎。

宋·史鑄《詠翻集句》:

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艷陽。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

宋·楊萬裏《詠菊》:

物性從來各壹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壹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明·唐寅《題菊花圖》

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

盡把金錢買脂粉,壹生顏色付西風。

明·文征明《詠菊》:

菊裳茬苒紫羅衷,秋日融融小院東。

零落萬紅炎是盡,獨垂舞袖向西風。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明·高啟《晚香軒》:

不畏風霜向晚秋,獨開眾卉已雕時。

地荒老圃苔三徑,節過重陽雨壹籬。

秋色蒼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