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壹首詩
話題錫林墻
蘇軾
從山脊的側面看,它變成了壹個山峰。
距離不壹樣。
不知廬山真面目,
就因為我在這山裏。
最後兩句“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現場講道理,談遊山的心得。為什麽我辨認不出廬山真面目?身處廬山中部,視野受到廬山峰巒峽谷的限制,看到的只是壹峰壹嶺壹山壹谷,只是局部。這必然是片面的。我在山裏看到的和觀察世界上的事情是壹樣的。這兩首詩內涵豐富,啟示我們理解壹種為人處世的哲學。因為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所以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片面。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就必須超越狹隘的範圍,擺脫主觀偏見。
這是壹首哲理詩,但詩人並不抽象地談,而是借助廬山的意象來談自己的獨特感受,用平實的語言表達哲理,所以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此外,
觀眾比棋手更能看清棋局——旁觀者清;旁觀者清
唐
朱
zhī
米邦
古昂
zhī
秦檜
【解釋】權威:下棋的人;旁觀者:壹個棋手。當事人被自己遇到的事情弄糊塗了,旁觀者卻看得壹清二楚。
【出處】舊唐書《元興崇傳》:“當局者謂之玄機,旁觀者清。”
誰怪妳?是真的,但是沒人說過!可見“~。”
★劉青E《老殘遊記》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