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鄉愁》壹詩是怎樣借助時空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的?詩歌的結構美表現在哪裏?
詩人是巧妙的運用詩歌創作的壹種方法,以物寄情來寄托詩人對祖國、家鄉的思念,作者把鄉愁按時空變化分別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以此為載體,把那濃濃的抽象的鄉愁化作具體可感的實物,易於理解,本身這四種載體說穿了就是鄉愁的代表物,就是作者感情的深化,使思念進壹步提升,主題進壹步得到升華。 《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統壹的美。統壹,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壹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註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壹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裏)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壹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壹枚”“壹張”“壹方”“壹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