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是伊斯蘭建築群體的類型之壹,是穆斯林舉行禮拜、宗教課、宗教教育和傳教活動的中心場所。又稱拜神寺,是阿拉伯語“Mesjid”的意譯。
《古蘭經》說,“所有的清真寺都屬於真主,所以妳應該向真主祈禱,而不是向任何東西祈禱”。中國在唐宋時期稱為“唐”、“禮堂”、“禮拜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為“寺院”、“回回堂”、“禮拜殿”,伊斯蘭教在明代稱為“清教主義”。
擴展數據:
清真寺與穆斯林的生活密切相關,其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點禮拜”,每周聚禮,每年兩次“會禮”,均在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的生日,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出生時的命名和死者的葬禮也將在寺廟舉行,並邀請伊瑪目主持。
2.適合教學的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第壹次在麥地那清真寺發表傳教演講後,清真寺就成了適合教學的地方。此後,在每周壹次的“聚禮”日和每年兩次的“見面禮”上,通過“召圖”(發言)的方式,宣傳變成了定制。
3.宗教教育中心:在烏麥耶王朝時期,全國各地的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授《古蘭經》教。在阿巴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的清真寺也是同名著名大學的所在地,如埃及的阿茲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艾因大學、突尼斯的紮圖納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