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請介紹壹些關於筆筒的古代知識。

請介紹壹些關於筆筒的古代知識。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之外最重要的文具,出現於明代中後期。由於使用方便,筆筒很快風靡全球,至今依然繁榮。

舊筆筒的材質多種多樣,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等。清代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筆筒,因其存量較小,壹直是收藏者追求的目標,但清末民國時期生產的瓷筆筒仍大量存在。從年代上來說,康熙筆筒是收藏者不可多得的東西。事實上,市面上大量的康熙風格、繪畫風格的瓷筆筒,多是清末同治、光緒年間仿制的。要鑒別兩者的區別,就要仔細研究釉色、形制、筆法。

瓷筆筒除了胎釉的好壞,主要看瓷畫的水平和青花的發色。瓷畫水平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瓷器筆筒中,人物紋青花筆筒價格高於山水紋。比如2002年北京的拍賣,名家的人物紋筆筒起拍價基本都在2萬元到3萬元以上,精品甚至能拍出20多萬元的高價。木制筆筒的主要材料有黃華麗、花梨木、雞翅木、櫸木、櫸木等。除了了解材質,還要熟悉雕刻刀法來鑒別木質筆筒。現在社會上流行壹種錯誤的觀念,認為所有的木質器皿,只要是硬木的,都是好東西。事實上,他們不是。對於木質筆筒,也要綜合評價工藝水平和年代,用料是否高檔只是其中之壹。象牙筆筒和玉石筆筒比較少見,價值也很高。鑒別方法與玉器、牙雕相似,也可以根據年代風格、表面塗層、雕刻技藝依次鑒別。

壹般市場上木制筆筒的成交價在200元到500元左右,而清代的壹些竹制、漆制筆筒的價格在4000元到1000元不等。舊筆筒裏還有壹些,成交價百萬元以上。中國嘉德2004年春拍賣,明末清初青花“嬰戲”大筆筒以1,21,000元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賢筆筒成交價高達165438+萬元。它們的高價說明,除了筆筒本身的質感,以木、竹、玉雕刻為主的筆筒,雕塑家才是最重要的。

-

筆筒是書房裏的用具之壹。裝筆的圓柱形容器多為直口、直壁,口底相似,造型相對簡單,沒有大的變化。筆筒的生產時間不詳。三國誌·吳陸謙《石矛·草木鳥獸蟲魚蟲》:“取桑蟲而放於木中,或放於筆筒中,七日而化。”筆筒是不是今天的筆筒不得而知。從目前的傳世品來看,多為明代中後期,宋元時期墓葬出土的器物未見。明龍圖《文具雅編》:“朱湘雅,紫檀木烏木包邊雅,其余不在此列。”溫明振衡《長物誌》:“筆筒、竹、掌為上。”所以有說筆筒是明末之物,但見於宋佚名《致虛雜》:“西河有巧石筆筒,名‘胡’;有斑竹筆筒,‘鐘秋’之名天下無雙。”看來,筆筒的年代至少要推到宋代。因為這是文化史的範疇,所以這裏不討論。

明清時期的傳世品很多。雖然造型變化不大,但是用料還是挺豐富的。有竹、瓷、木、銅、象牙、玉、水晶、石頭、漆器等等。從裝飾方法來看,有雕、刻、畫等。以瓷筆筒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色、琉璃等。筆筒是書房文具中最豐富的裝飾方法之壹。

明代以前的竹刻傳世很少,壹是缺少知名的雕刻師,二是有的沒有雕刻師的名字。此外,竹制品本身不易保存,也很難見到出土物件,因此確定具體年代極其困難。明代中期以後,竹刻大師輩出,竹刻器具由實用向實用與觀賞並重轉變。這時,竹筆筒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收藏者的最愛。明代三代著名竹刻家朱、朱、朱,以精深的浮雕、圓雕方法,創造了竹刻的精派;還有鐘謙,金陵學派,不細說,只是在自然形態上略加打磨。張是清代著名的竹刻家,創造了竹刻技法,是浙派竹刻的代表人物。吳誌坤,圓雕,尤其擅長浮雕;還有馮錫祿、鄧、周誌炎、商洵、潘老同等人。就明清傳世的筆筒而言,有淺色之物,不經雕琢,憑自身質地和色彩取勝。他們樸實無華,雍容華貴,但相對來說工藝神韻稍差,不被藏民看重。還有精心雕刻的物品,如明代朱雕刻的竹雕松鶴筆筒。桶狀,桶身雕有壹塊老松木,老莖橫穿,疥瘡密布。老樹旁還有其他松樹,彎彎曲曲,針葉細長,枝葉繁茂。刀法清晰明了,層次分明,重疊起伏,變化多端,是明代的精品竹刻。深法也是明代筆筒的雕刻方法之壹。其典型特征是所有的裝飾花紋都浸在地下,有時去掉幾層,刀工精致如筆。如明代著名竹刻大師朱雕刻的竹雕白菜筆筒。筒狀,棕紅色,壁上刻有兩棵白菜,葉直或蹲伏,葉脈清晰,壹只螳螂蹲伏在葉上。其刀法入土深,菜心入土最深,線條流暢順滑,頗為可觀。明代竹筆筒還有壹種浮雕,用不同的刀法,表現出裝飾花紋的層次感,雕刻精細,古樸典雅之美。竹雕園林人物筆筒是典型的明代浮雕器物,呈圓柱形,下有短腳,棕紅色。桶身用不同的浮雕技法描繪花園、花樹、巖石和人物。刀法粗獷有力,人物表情生動。在明代,有壹個學校的劉清在竹筆筒。所謂劉清,又名粘簧、蘆筍、竹簧,是在木胎、竹胎上煮、幹、壓、粘或鑲嵌,然後打磨,再在上面刻上花紋。因為泉水的顏色幹凈無瑕,就像象牙壹樣。女子竹雕筆筒是阿明時代的器皿。花紋采用平雕、淺雕等多種技法,畫面簡潔明快。雕刻工藝雖然看起來沒有雕花和高浮雕那麽精致,但在簡約中卻有著獨特的魅力。

清代竹雕藝術高度發達,竹雕大師層出不窮,而竹筆筒是書房裏不可或缺的東西,這也是清代有那麽多竹筆筒代代相傳的基本原因。清代的竹雕筆筒繼承了明朝的優良傳統。如清初的吳誌坤繼承了嘉定朱三,同時以淺浮雕突出主題的方法,尤其是留白的方法,贏得了北魏浮雕的神韻。禦馬畫的竹雕筆筒是吳誌坤制作的。筆筒外壁雕刻淺浮雕,四蹄有深淺不壹的立體效果,而楊雕刻的人物眉目分明,運動感強。特別是馬的眼睛上嵌有半透明的深棕色犀牛角,更凸顯了康熙年間的雕刻特色。清代竹筆筒中的透雕技法精湛,層次感強。雖然把握得很好,但風景深遠。比如竹刻竹林七賢的筆筒,就是清初顧玨做的。是清代竹雕筆筒的傑作,人物眾多,表情各異,小橋流水,刀法精煉,尤其是鏤空的竹枝遠近不壹,可見竹林之深。清代的竹刻藍筆筒,以大量的留白來表達畫面的輕盈與精致,在竹刻筆筒中獨樹壹幟。張制作的竹雕山水人物筆筒,畫面密集,構圖精美,刀法細膩,線條流暢。天水之間大量留白,有明清山水畫的意境。木制筆筒在明清時期也很常見,有紫檀木、瑞香科、雞翅木、黃楊木、紅木等。手法類似於竹雕。總的來說,明代的木制筆筒古樸渾厚,刀法渾厚流暢,而清代的木制筆筒精致幹凈,刀法細膩,意境深沈。孫是明代著名的木雕家,其作品非常罕見。清代有吳誌坤、黃炳勛、朱清福、周誌炎等人。在明代,紫檀和瑞香科是常見的木制筆筒,裝飾圖案多為花卉。紫檀木筆筒很少用復雜的雕刻手法,而是用自己的顏色、紋理或棕眼來表現,所以看起來大方穩重,古樸典雅。紫檀雕花筆筒,筆筒外壁雕有梅花和秋葵的碎枝,筆筒口沿呈花瓣狀。整體設計以淺浮雕為主,刀法圓潤簡潔,具有明顯的明代風格特征。清代木雕筆筒的風格與明代完全不同,雕刻方法更加全面,有高浮雕、淺雕以及浮雕、雕刻、凹版雕刻的綜合技法。刀是精致細膩的。吳誌坤制造的黃楊木筆筒,筆口扁圓,上下口鑲嵌紅木,與筆桿的鵝黃色形成對比。桶采用浮雕到地面的方法,畫面上的人物突出,巖石高聳在古松,四周留白。構圖清晰,紋飾深邃傳神,刀法極為精湛,是清代木雕筆筒中的精品。所謂淺雕,就是只通過雕刻來表現裝飾。雖然沒有立體感,但是在細膩的刀法下,裝飾還是有層次感的,類似於透雕。周誌炎制作的紅木刻梅花筆筒,是明代淺刻筆筒的代表作品。精湛的刀法,讓器物上的詩畫盡在眼中,淡雅中透著古樸,趣味中透著平淡。浮雕、雕刻、凹版雕刻的木制筆筒在清代普遍存在,集中體現了清代木雕的成熟和高超技藝。比如沈香木雕人物筆筒,木雕采用竹刻工藝,使畫面遠深近淺,主次分明。除了上述方法,還有巧妙利用材料本身的形狀,稍加雕琢而成的筆筒。作品極少雕琢,凸顯自然神韻。比如黃楊木雕梅花筆筒,利用黃楊木根的形狀,稍加雕琢。雖然器身只雕了壹枝老梅和幾枝梅花,但極為傳神,有壹種古樸典雅之美。清代的木雕技藝,往往是用各種名貴的玉石、象牙、珍珠母等原料鑲嵌在筆筒裏,有壹種奢華不凡的裝飾效果。比如鑲嵌花梨木的筆筒,就是鑲嵌工藝的傑作。象牙筆筒在明代極為罕見,清代傳世品也不多。從風格上看,明代多以刀代筆,構圖清新,畫面簡單。清代以雕刻為主,紋飾立體感強。牙雕山水人物筆筒,明代器物,淺雕山水人物,刀法流暢,人物形象生動,具有中國古代白描的神韻。牙雕龍形筆筒,清代器物,雕透空錢紋錦地,浮雕龍形花紋。雕刻精致細膩,動靜結合,精致美觀。除了以上材料,還有玉石、雕漆、紫砂、銅等。因為傳世品少,收藏者少,就不壹壹介紹了。明清筆筒的大宗產品為推瓷,因其燒制相對簡單,產量高,傳世品多,深受收藏者喜愛。瓷筆筒始於明代嘉靖、萬歷年間,但在傳世品中極為罕見。這壹時期的筆筒在具體收藏過程中要謹慎,以免上當受騙。因為瓷器的鑒定和斷代比較復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所以只能討論明清時期的瓷筆筒。天啟、崇禎年間,瓷筆筒產量較大,以青花為主,有植物、動物、人物等。其基本形狀為直口、平底、腰微束。如青花人物故事筆筒,直口,平底無釉。管壁上繪有青花人物,直花色彩淡雅,畫工精細。崇禎瓷筆筒的典型特征是器口和器腳刻有深色花紋。清順治瓷筆筒傳世略少,但瓷筆筒的種類很多,有直口直壁,束腰奢口。壹般來說,前者高瘦,後者矮胖。主要是藍色和白色。青花花鳥紋筆筒,順治時期的器物,體積較大,腰小,壁上有青花花紋。瓷器筆筒的制作在康熙時期達到頂峰,品種極其豐富,有青花、五彩、鬥彩、釉中三色和各種彩釉。裝飾圖案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人物、動物、山水、花鳥、博古等。有束腰形、口形、直口形、竹形、方形等。其典型特點是胎釉結合緊密,胎質細膩。大部分沒錢,少數有堂錢,墻上也有幹錢。雍正、乾隆時期是清代瓷筆筒生產的第二個階段。與清初相比,傳世品較少,但制作精美,尤其是壹些造型新穎的,如六邊形、扁圓形、雙形等。裝飾味比清初更濃。比如粉彩雙方勝山水筆筒,就是典型的幹了的筆筒。這壹時期的瓷筆筒品種有青花、青花釉下紅、粉彩、各種彩釉粉彩、單色釉。雍正瓷筆筒的特點是幹的時候清新典雅,富貴榮華,官窯器多有年代,民窯器幹的有名。嘉慶、道光時是清代瓷筆筒生產的第三階段。粉彩仍然是主要品種,瓷筆筒的形狀主要是細長和高。裝飾圖案多為人物,更註重觀賞性。這時另壹個特點是開始出現雕花瓷筆筒,多模仿竹雕,以黃釉雕花瓷筆筒最好。如黃釉雕瓷筆筒,以松石雕琢,口沿和底部繪有竹節痕。官窯大多有個年代學知識,私窯有個堂名或者刻名。著名的瓷雕工匠有陳國治、王炳榮、唐元和等人。清末瓷筆筒仍受歡迎,但質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結合不緊密,釉面呈灰色,青花浮於表面。有六字青花款和六字紅彩圖章。光緒難得壹見的精品——素胎劃痕筆筒。

最好根據不同的材質有選擇地收藏筆筒。比如竹木筆筒,要以清代為主。因為明代傳世的器物很少,價格之貴可想而知。即使是普通工匠的作品,也往往在萬元以上,而清代傳世的也很多,選擇余地更大。瓷筆筒要以上午中期為重點,尤其是清末民國時期,仿康熙、雍正、乾隆燒制了許多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這就要求收藏者在鑒別這些器物時,要掌握各個時期的特點,才能使自己的收藏躍上壹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