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短歌行》。
原文: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壹邊喝酒壹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麽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妳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沈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麽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壹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壹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我。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
1、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2、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願望,蓋與《求賢令》作於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
3、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於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於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4、及時行樂說,但沒有考證具體時間。此說由沈德潛發之,《古詩源》卷五:“《短歌行》,言當及時為樂也。”
5、王青的作於招待烏丸行單於普富盧的宴會上的說法,時間在建安二十壹年(216)五月。
賞析:
這是壹首政治詩,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而服務的,將自己的政治內容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中。此詩中采用言誌與抒情相結合的方法。
抒發了曹操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曹操把這些復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沈郁的筆調表現了出來。引用《詩經》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現女子對情人深情思念名句。
表達詩人的渴望;引《鹿鳴》中描寫歡宴賓客的句子,表達詩人對賢才的禮遇。以及“山不厭高,還不厭深。”來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寬闊胸襟。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虛心待賢,使天下賢士歸心。《短歌行》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沈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壹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蕩著壹股慷慨激昂的感情。
給人以鼓舞和力量,千萬不能理解為曹操勸人“及時人樂”雲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而是另壹個層面上的意義。
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
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壹了中國北方,並實行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曹操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
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註孫子》著作傳世。2009年,河南省安陽市對外宣稱發現曹操墓,引起轟動和爭議。2012年底,復旦大學用DNA技術確認了曹操家族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