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文靜書評]觸痛靈魂的天堂——讀馮翔《風居住的天堂》

[文靜書評]觸痛靈魂的天堂——讀馮翔《風居住的天堂》

感謝中國報告文學作家發表:

[讀後有感]

陜西某電視臺李臺長:情感真摯,文字穿透時間和世界的空間交融,實現心靈的震撼和溝通,用筆表述作者對生命和美好生活的熱愛和眷戀。文章結構緊湊,層次分明,邏輯嚴謹,不失是壹篇真情上乘之作。

四川鹽亭詩人七風:天堂有詩,在雲裏/人間有情在我們心中/為逝者而歌。

[文靜書評]觸痛靈魂的天堂——讀馮翔《風居住的天堂》

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

我知道馮翔的文字是從他的深心裏傾吐出來的,是他的生活與創作道路上的腳印。真誠、真實、真切構成馮翔《風居住的天堂》的內涵所在,這樣的書,有壹種深入人心的力量,觸痛靈魂的《風居住的天堂》全書結構布局壹***分為《望鄉臺》《木葉魚》《雲流為誰停》和《藍鷹草》四個系列。借助文中每壹篇的題記與發表時間有助讀者能較快地理解作者當時創作的背景,並以此作為我們有效讀書的向導。

民間諺語說得好:“井掏三遍吃好水”,讀書也壹樣,書讀三遍知其“味”。我從頭到尾讀了很多遍,馮翔用他最寶貴且年輕的生命澆灌出來的作品,難免激起我們對人生的些許感喟。無論是詩歌、散文、紀實,還是小說,作者在文字、意境、心靈三個方面緊緊相扣,相互催生依存,寫出了他對生命流逝的百感交集,更寫出了他對生命滄桑的凝重感。《風居住的天堂》這不僅僅屬於馮翔的故事,從現實的角度,平凡而確切的生存比壹切都有意義,最簡單地通向生命本身。

作者在書中描寫方法和語言風格很有稱道的地方,平實而親切,描述事件使用的是與讀者心理相同的方式,壹下子拉近了許多距離。對災難的恐懼其實仍深深地掩埋在每壹個親歷者的內心深處,在余震不斷惡劣可怕的環境裏,作者用自己堅強的意誌和不同尋常的耐力來忍受折磨的同時,以心靈來書寫這些難能可貴的真實記錄,使那段苦難且深重的記憶片斷像串珠壹樣被由點帶線地回憶起來,想來總讓我難以自持,難以抑制心中的萬千感慨。命運虧待了他,可是他始終熱愛生活,並且用他的精神世界和真實感情打動讀者。始終如壹地坦露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努力尋找真切的內心世界。這是用壹種怎麽樣超乎尋常的意誌力量在堅守啊!

? 《回望與銘記》壹文作者回憶起 “從1993年讀師範開始,我就開始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從無間斷,到2008年5月12日,已經寫下了厚厚的十八本……十八本日記,成為我生命歷程、心路歷程最真實的記憶和記錄。”由此看來,馮翔行文飄逸和營造意境的功力,淡淡幾筆就勾勒得非常生動、意味深蘊,這壹切緣於自身不斷努力耕耘。我在想,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壹蹴而就”的學習捷徑,壹個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取得成功與他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是分不開的。任何寫感受、寫親情以及寫人生的文字,倘能觸及血肉和肌理,才有可能產生至深的震撼力,催生與讀者之間真正的魂靈碰觸的感懷。

鄉情是最常見的題材之壹,作者熟練地從形式、技法、慣用外境描寫烘托內心活動,寫景,看似是閑筆,刻畫卻到位,令人倍感親切,顯得流美,通俗而易懂。堪稱鋪敘之法的典範之作的《深秋故鄉行之旅程》有幾段充滿鄉村的溫馨和趣味的描述,以環境烘托,氛圍營造等手法表達出了馮翔對生命萌芽的故園青崗堡燕子埡有著更深壹層的涵意,葉落歸根,那是生命必然回歸的地方。正是通過作者筆下的描述,我們都會打心底油然生起壹種熱愛家園熱愛生命的熱情。愛因斯坦說要善於“在閱讀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入的東西”。從這裏可以讀到對作者壹生影響深遠的母親那高大光輝形象,只讀小學四年級因家貧而輟學的她“能熟練地讀懂屏幕上的字幕,能夠流利地寫書信,還在我們村當了近三十年的婦女主任……母親還是個鄉村醫生……”在哥哥的思憶裏的《後記》還原了壹個生活中真實的馮翔“媽媽有風濕病,弟弟心痛她,生活上替她想得非常周到,床鋪上的棉絮鋪得厚厚的,暖暖的,每天晚上弟弟還要為媽媽倒熱水泡上藥暖腳”。浸潤其中,讀出作者是壹個感情非常細膩的人,他的這壹特點,體現在作品脈絡上,讀者不僅可以看見滿溢在字裏行間作者的所思所感,還可以從中讀到很多東西,讀到關於壹個平凡人不平凡的親身經歷。

大自然每壹次劇烈的運動,總要試圖破壞和毀滅壹些什麽,壹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便是壹段段難以忘懷的故事。生離死別是人生痛苦事,同親人在非正常情況下訣別更是撕心裂肺,人間慘劇,使人經久無法釋懷。假如我們自己有著相似的經歷,也許我們就會明白這是多麽大的悲哀,多麽迫切地請求生存的權利,極致到位的心理描寫符合回憶獨白寫法的真實性在《三個親人的5.12》裏描述得淋漓盡致:“許多次,我站在老街這片廢墟上,感覺廢墟之下,有無數無辜者的冤魂在呼喊,有無數只手,在拉扯著我的褲沿……不管我們有多善良,苦難還是會在某個不為人知的時間,唐突地造訪渺小的我們”。這樣讀來,讀者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者滲透其間的蒼茫感受,又始終貫穿和映襯著作者對苦難人生無法釋懷的低沈情愫。

毀掉了的東西,是再也找不回來的,雕落了的生命,也是再也找不回來,隨著時間和人心的流逝,但那刻骨銘心的痛在人的心上劃出壹道傷痕,追憶故人董玉飛《死者長已已,生者長戚戚》作者這樣寫道“我寫過這樣壹句話:大地震載不動北川苦難,堰塞湖滲不盡羌人血淚。”這樣的好文字,卻是在作者那樣的情景下寫出來,我的眼眶不禁潤濕了起來,作者使真實復現出來,讓讀者深切地感到災難其實離我們也並不遙遠。

? "生命是短暫的,唯有死亡是永恒的。幸福是短暫的,唯有痛苦是長久的……再見亦是永恒……”《秋埋曲城》這句話現在讀來讓人格外深思……

? 《風居住的天堂》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過去的印跡怎麽鮮明地蓋在作者的心上,生命雖短暫卻有長痛不息的延綿,親人雖離去卻留下永恒的回憶。作者任自己的壹點點鋒芒被時間磨洗幹凈,閃出壹股純潔的心靈之光。

“在現代文明中隨波逐流,我們不是因為無知才迷惘,而是因為知道得太多,反而失去了方向。”我們在閱讀中和作者壹起感悟人生……

於羊城溫泉之都流溪河畔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