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壹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壹厝朔東,壹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註釋(1)《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為道家著作。
大部分屬於民間故事、語言和神話傳說。其中最為膾炙人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如本篇《愚公移山》比喻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還有如《杞人憂天》嘲笑不必要的擔心;《兩小兒辯日》說明片面看問題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九方臯相馬》說明觀察事物要註意精神實質等。
(2)(年)且(九十):副詞,將近。(3)面山而居:面對著山居住。
(4)懲:苦於,為……所苦。(5)塞:阻塞。
(6)迂:曲折,繞遠。(7)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
室,家。(8)畢力平險: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
(9)指通豫南:壹直通向豫州的南部。(10)雜然相許:紛紛贊成他。
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11)獻疑:提出疑問。(1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座小山也平不了。
曾,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可譯為“連……都……”。損,削減。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麽樣呢?“如……何”就是“把……怎麽樣”的意思。(14)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呢?且,連詞,況且。
焉,疑問代詞,哪裏。(15)投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邊上。
諸,就是“之於”。(16)荷擔者三夫:挑擔子的幾個人。
荷,挑。(17)扣:敲、鑿。
(18)遺男:遺孤,孤兒。(19)寒暑易節:冬夏換季。
易,交換。(20)始壹反焉:才往返壹次。
反,同“返”。(21)甚矣,汝之不惠:妳太不聰明了。
惠,同“慧”,聰明。(22)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23)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強反問語氣的作用。(24)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妳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
徹,通。(25)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26)窮匱:窮盡。(27)苦:愁。
(28)亡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同“無”。
(29)懼其不已:怕他不停的幹下去。(30)負:背。
(31)壹厝朔東:壹座放在朔東。厝,放置。
(32)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裏,高七八千丈。
(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
(他)苦於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道,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要和妳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大山,壹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地表示贊成他的意見。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妳的力氣,連像魁父那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麽樣呢?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道:“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於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
寒來暑往,季節交換,才往返壹趟。 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妳太不聰明了。
憑妳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麽點力氣,連山上的壹棵草都鏟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麽樣呢?” 北山愚公長長地嘆息說:“妳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
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麽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愚公移山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便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壹座放在朔方的東部,壹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從此,冀州的南部,壹直到漢水的南邊,再沒有高山阻隔了。主題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輝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
2. 九年級《愚公移山》的譯文誰有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達七百裏,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
2山北面有壹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歲了,向著大山居住。苦於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繞遠路,於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妳們竭盡全力鏟平這兩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達到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氣,像魁父這樣的小山丘也不能鏟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樣呢?再說把石頭和泥土往哪兒放呢?"大夥紛紛說:"把土石投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率領子孫當中能挑擔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前來幫忙。夏去冬來,才能往返壹次。
3河曲智叟嘲笑並阻止愚公說:"妳太不聰明了!就憑妳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麽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壹根草木,又能把這大山的土石怎麽樣?"北山愚公長嘆了壹口氣說:"妳思想太頑固,頑固得不開竅,連個寡婦、孤兒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麽挖不平呢?"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4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這件事稟報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起兩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東部,壹座放置在雍州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3. 初三語文愚公移山的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裏,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下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住在大山的對面.由於北邊的大山擋路,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他感到很苦惱,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妳們盡壹切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挖平,(使道路)壹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妳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麽樣呢 (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往哪擱 "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動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壹次.河曲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妳簡直太愚蠢了!就憑妳在世上這最後幾年,剩下這麽點力氣,連山上的壹棵草也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麽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壹聲,說:"妳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河曲智叟無話可說.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壹座放在朔方的東部,壹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4. 九下語文《愚公移山》翻譯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裏,高數萬尺。
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
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妳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壹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並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麽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
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壹次呢。
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妳太不聰明了。憑妳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壹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麽樣?”北山愚公長嘆壹聲說:“妳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麽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上兩座山,壹座放在朔方的東部,壹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高山阻隔了。
5. 初三下語文課文愚公移山全文及註解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壹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壹厝朔東,壹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雄偉秀麗的王屋山位於河南西北部濟源市西北45公裏處,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
因“山形如王者車蓋”,故稱王屋山。王屋山絕頂海拔1715.7米,相傳為軒轅黃帝祈天之所,名日“天壇”。
傳說中的“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陽,這是壹條從王屋山主峰延伸下來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為愚公村,東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繞過山梁到小有河去取水,愚公便帶領他的子子孫孫決心把它移走。
現在這條大山梁中間,確實斷開壹條很大的山口,遠遠看去,真似人工開挖的壹樣。 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
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妳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壹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並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麽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
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壹次呢。
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妳太不聰明了。憑妳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壹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麽樣?”北山愚公長嘆壹聲說:“妳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麽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高山阻隔了。
6. 誰能給我10篇文言文,除了《兩小兒辯日》《學奕》《伯牙絕弦》《梁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壹單元 5、童趣(沈復) 第二單元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第四單元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單元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第六單元 30、*寓言四則智子疑鄰塞翁失馬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壹單元 5、傷仲永(王安石) 第二單元 10、木蘭詩 第三單元 15、*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第四單元 20、口技(林嗣環) 第五單元 25、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第六單元 30、*狼(蒲松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23、核舟記(魏學洢)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25、杜甫詩三首 望嶽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28、觀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30、詩四首 歸園田居(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登黃鶴樓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3、馬說(韓愈) 2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25、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第六單元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27、嶽陽樓記(範仲淹)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29、滿井遊記(袁宏道) 30、詩五首 飲酒(其五)(陶淵明) 行路難(其壹)(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23、隆中對(陳壽) 24、出師表(諸葛亮) 25、詞五首 望江南(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漁家傲(範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五單元 17、公輸 《墨子》 18、《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9、魚我所欲也 《孟子》 20、《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 第六單元 21、曹劌論戰 《左傳》 22、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詩經》兩首 關睢蒹葭。
7.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翻譯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周各七百裏,高七八百千丈。
本來在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
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妳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壹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妳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丘都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麽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兒子孫子和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鄰居姓京城的寡婦只有壹個兒子,剛七八歲,但卻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壹次。
河曲的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妳真是太不聰明了。憑妳殘余的歲月剩余的力氣,連山上的壹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麽樣呢?”愚公長嘆壹聲說:“妳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麽還擔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而對。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壹座放在朔方東部,壹座放在雍州南面。
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岡阻隔了。
8. 語文版九年級上21課愚公移山譯文和下冊28課出師表譯文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現位於,河南省濟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於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壹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壹厝朔東,壹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周各七百裏,高七八百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
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妳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壹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妳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丘都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麽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愚公於是帶領兒子孫子和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只有壹個兒子,剛七八歲,但卻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
冬夏換季,才往返壹次。 河曲的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妳真是太不聰明了。
憑妳殘余的歲月剩余的力氣,連山上的壹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麽樣呢?”愚公長嘆壹聲說:“妳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麽還擔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而對。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
壹座放在朔方東部,壹座放在雍州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岡阻隔了。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yí)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xí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én)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壹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數詞後面表示約數。所以讀yòu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雲。
譯文 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壹半就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益州人力疲憊 、民生雕敝,這確實是危機存亡的時刻。
然而宮廷裏侍衛大臣毫不懈怠;朝廷外忠誠的將士舍身忘死,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
9. 初三語文文言文《愚公移山》,求答案樓主妳好:1.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麽 ?( 用原文回答 ) 答: 以殘年余力, 曾不能毀山之壹毛, 其如土石何?2. 說明愚公和智叟辯論勝利的壹句是什麽 ?( 用原文回答 ) 答:河曲智叟亡以應。
3. 文章結尾 “帝感其誠”中的“ 誠 ”指什麽 答:愚公移山的精神。4. 《愚公移山》的積極意義是什麽? 答: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毅精神。
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⑴固不可徹( 通,變通 ) ⑵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窮盡 ) ⑶何苦而不平( 愁 ) ⑷河曲智叟亡以應( 通“無” )6.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甚矣,汝之不惠! 妳太不聰明了7.與 “以殘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壹項是( D)。(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從文中畫線句子看,妳認為愚公“愚”嗎?為什麽?(3分) 不愚。
因為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5313735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盡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壹天會移掉大山!愚公移山例年中考題:/link?url=9rgxEan7khBQz9BmQ2rwpachMuVAoPUPqZNp5_liQxoG6_bAa9Z4W2p_7bZIESg4LABDopfDwktXZWxZWswSNeGqDR9yP50IUQzClzb9WCm希望可以幫助到妳,祝學習進步,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