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二十四詩品”是什麽?

“二十四詩品”是什麽?

《二十四詩品》,是古代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專著。舊提為晚唐司空圖撰,實則作者存疑,其繼承了道家、玄學家的美學思想,以道家哲學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遠為審美基礎,囊括了諸多詩歌藝術風格和美學意境,將詩歌所創造的風格、境界分類。通篇充盈道家氣息,道是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生發天地萬物,二十四詩品也是道所生發的二十四種美學境界。它是探討詩歌創作,特別是詩歌美學風格問題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形象地概括和描繪出各種詩歌風格的特點,而且從創作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形成,對詩歌創作、評論與欣賞等方面有相當大的貢獻。這就使它既為當時的詩壇所重視,也對後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經典名篇。

《二十四詩品》專談詩的風格問題,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中,“風格”多稱為“體”。司空圖在劉勰等前人探討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提升,將詩的風格細分為二十四種,即:雄渾、沖淡、纖秾、沈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每種都以十二句四言詩加以說明,形式整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之為“諸體畢備,不主壹格”。

《二十四詩品》論風格的最大特點,便是著眼於各種風格的意境,而不註重它們形成的要素與方法。作者用詩的語言,為各種風格描繪出壹幅幅意境,對這種風格的創造方法則在行文中略加點撥。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畫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邏輯分析。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可人如玉,步屟尋幽。載瞻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只是給出了壹種“清奇”的意境而全不說破,讓讀者自己去咀嚼、體悟、把握,真是“不著壹字,盡得風流”。

大部分篇章雖有幾句對表現方法與特點的理性點撥,卻也盡量保持形象性與詩意,與整篇的意境相壹致,相融會。如論“纖秾”:“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詩中所描繪的幽遠、靜謐、明麗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謂“纖秾”風格。“乘之愈往,識之愈真”等句,可以視為對此風格的理論分析,即愈是深入體驗觀察這自然風光,便愈能認識它、把握它,在表現上也愈會避免與古人陳陳相因,從而新意無窮。

這無疑是說客觀世界是詩的源泉。但“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又可視為詩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勝尋幽,而與前面的詩句仍保持著形象上的壹致。

《二十四詩品》雖被稱為“諸體畢備,不主壹格”,其實全都打上作者世界觀的烙印,體現著作者作為壹名希心釋道、篤好虛淡、落落寡合、內心悲涼的隱者的傾向與情緒。他以意境說明風格,其中的“意”往往是“幽”、“獨”、“淡”、“默”,其中的“境”則往往是荒曠,是虛寂,是月夜,是夕照。即使那些“雄渾”、“豪放”、“勁健”、“曠達”的風格,也缺乏鼓舞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學層次上統攝這些意境的,則是“道”、“真”、“素”、“虛”等莊老和玄學的概念術語。所以嚴格說來,它並非“不主壹格”,在總體上均傾向於沖淡。

“詩品”的“品”可作“品類”解,即二十四類;也可作“品味”解,即對各種風格加以玩味。司空圖好以“味”論詩。他在《與李生論詩》中說:“愚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也。”他要求詩應有“味外之味”。所謂“味外之味”,便是“韻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具體的藝術形象所引發出的聯想、想象、美感的無限性。《二十四詩品》論風格也貫穿著這種藝術好尚。如“雄渾”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含蓄”中的“不著壹字,盡得風流”,“形容”中的“離形得似,庶幾其人”,等等。由於受老莊思想的影響,要求詩自然而不做作,真純而不虛矯,隨興而不勉強。這些貫穿全書的思想,也是對詩藝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