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多讀、多聽、多看,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
?只有在廣泛的閱覽與博覽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辨別真偽優劣,培養出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
各種藝術形式之間都存在有機的聯系,對各種藝術形式培養起壹定的興趣,會有助於藝術修為的提升。
各種藝術流派之間也是有內在聯系的,只有廣泛通曉各種藝術流派,才可能有比較有鑒別,才可能采各家之精華,培養起高尚的藝術情趣。
1、提高藝術修養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世界觀同人們的整個精神世界——心理狀態、道德觀、藝術趣味、審美情趣與能力等緊密地聯系在壹起。
2、要培養自己的審美趣味,擴大自己的欣賞視野。從而提高藝術修養水平。要想欣賞音樂,需要有會聽音樂的耳朵;要想判別形態的美,就需要有銳利敏感的眼睛;高審美趣味,加強審美感受,從而有益於身心健康。
3、要提高鑒賞能力,正確引導自身的審美趣味,還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種專長的人在欣賞方面以指導、幫助。經常請教專業人士或者專家學者可以加深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和感受。
4、深刻認識現實社會生活。提高藝術修養,有助於全面的欣賞藝術作品,深刻地認識作品的社會意義,更全面地理解社會、人生和現實生活,從而增強歷史責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多多培養藝術愛好,方能獲得更多的藝術享受。多聽多看多接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藝術享受。
6、吸收人類文化的壹切精華,吸取壹切進步的思想營養。對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養道德情操。註重藝術修養,可以通過進步的藝術形象,吸收進步的道德觀念,逐步培養道德情操。
吳冠中先生說,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 “以美育代宗教” 。
這麽多大家都如此重視審美的力量,
審美究竟有多重要??
藝術的創造,是藝術家的事 藝術的欣賞,是壹般群眾的事
但 藝術的批評,則是美學家的事
關於藝術之現實方面的剖析與評論,關於藝術之理論方面的介紹與推薦,挑壹些具有永恒價值的學說出來,和讀者分享。
懂得審美的人品味尤為獨特,個性張揚而不缺反待人溫和?
壹個懂得審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了。懂得 欣賞音樂和詩歌,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樂器,經常素描與繪畫,學會表達情緒才是我們靈魂的構成部分,才是我們作為壹個獨壹無二的個體,在蕓蕓眾生中的獨特之處。
懂得美,就會有不壹樣的眼界
壹個不懂審美的人,很難獲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 他們容易缺乏對美的感知和熱愛,生活中自然沒有了品質的追求,這些是金錢無法彌補的人生缺陷。
愛美,絕不是壹味的追求奢侈,鋪張浪費。無數裝修昂貴的房子卻毫無美感,也有匠心獨運的人將樸素的房間裝點的非常雅致。品位不是花錢能買來的,是常年累月在環境的熏陶下培養而成的。
審美對個人和社會都至關重要: 壹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居住的房間雜亂無章;壹個社會不懂得審美,就會臟亂差,建築無設計之美,街道不美,整個城市也不會有韻味。 美育與藝術修為對壹個人的修養,對壹個人生活的幸福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人生影響!
美感能熏陶出美好的氣質: 只有在壹個具有美感的居住環境裏生活,才能成為心靈高貴、溫文爾雅,談吐舉止優雅,渾身散發著美好高尚氣息的人。
教育是引導。教育與陪伴,教育是影響。多給孩子接觸美好事物的機會:
做奶爸近三年了,孩子的陪伴是幸福的,美好的。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天真活潑可愛是天性,孩子也懂得愛美,天天會拿鏡子梳子梳頭發,懂得聽歌、懂得畫畫。建議有孩子的家庭,周末不要宅在家,去爬最近的山,看最近的海,都是自己與幼小的孩子接觸美好事物的壹次機會。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人與事物、美好的景象,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運動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這些對美的感知和享受卻會藏在他的臉上,浸潤他的內心,伴隨終生。無須刻意,就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生命裏發出光芒。
總結:美感能熏陶氣質
很難想象在壹個毫無美感的環境中,能成長出舉止、氣度、談吐不凡之人。現在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審美水平卻依然令人擔憂。 壹個懂得審美的大學環境社會,才能夠孕育出經典的文化、藝術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