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煙火,壹書壹茗。百歲老人楊絳於深深如許的歲月中沈浮,驚艷。然而終究又有幾人知曉,失了先生錢鐘書與女兒錢瑗的那些日子,於她,不過是將深情付於回眸,而後靜待雕零的余生而已。
她壹個人的?萬裏長夢?。
初讀楊絳的《我們仨》,便驟然發覺扉頁上的小字,大意是她曾做過的繁長而真實的夢境,被錢先生稱為?萬裏長夢?,如今先生已逝,卻又還她這樣壹個?長夢?。
每每讀到楊絳在夢中又壹次親眼目睹了女兒的病中夭折,先生錢鐘書的垂垂逝矣,都不禁捧卷至落淚。想來,楊絳獨自在夢中那個叫?古驛道?的地方走至夢醒,枕畔空落,膝下無人,是否會在漫漫長夜中失神良久?
她這樣的女子自是不會頹敗,只是曾經和樂的?我們仨?如今各自壹方,真真如同壹方萬裏長夢,只得將深情訴於滿紙。細數回眸時的故事,用壹雙飽含滄桑的眼睛向我們訴說?萬裏長夢,何嘗不能詮釋白日的回眸深情呢?
她壹個人的思念?我們仨?。
翻書至壹半,已經看不到絲毫悲傷的影子,滿紙皆是楊絳回眸往昔歲月的所想所見,令觀者動容。
書中寫到,楊絳與錢鐘書每至壹個全新的地方總愛行步四方,去體會當地的風俗與人情,夫妻二人還給這種行為起了個別致的稱號:探險。當真是滿紙趣味,處處深情,與萬裏長夢中的撕心裂肺不同,這樣的思念更多了份暖與愛,更令人駐足。
又讀到二人的女兒阿圓的降生,楊絳與錢鐘書迎來了壹個全新的生命,更是充滿了蓬勃的人氣兒,當真是將過往全部情深都付予回眸。
兩種不同的情思:痛與念,她在有他和女兒的日子中選擇了情深,又在沒有女兒與愛人的日子裏選擇了回眸,於是?回眸處,盡是深情。
公眾號:吉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