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壹個人壹座城市的說說_壹座城市新崛起的文學建築

壹個人壹座城市的說說_壹座城市新崛起的文學建築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文學建築,丹東文學亦是如此。先時,以路地、李述寬、嶽長貴、佟疇、吳文泮、張濤、林和平、王金力、王中和、張素娥、荒島等為代表的壹批作家、詩人,曾經於七十年代至二十壹世紀初構成了丹東的文學建築,展示過這座城市文學的輝煌。這次本刊所選的作家於曉威、張忠軍、姜慶乙和賈穎,是新時期以來活躍於中國文壇的丹東小說、詩歌、散文和兒童文學創作的代表人物。對他們的解讀,抑或就是對新崛起之丹東文學建築的解讀吧。

小說家於曉威

要談於曉威的小說創作,不能不談他的小說視界。所謂小說視界,就是壹個小說家心靈的目光,所能企及到的時間和空間,特別是壹些自然科學無法抵達與探究的人類靈魂的時間和空間。

無論短篇小說《九月玉米地》、《抗聯壯士考》、《勾引家日記》、《圓形精靈》、《天氣很好》;還是中篇小說《在深圳大街上行走 》、《遊戲的季節》、《陶瓊小姐的1944年夏》、《L形轉彎》、《瀝青》;以及長篇小說《我在妳身邊》等等,於曉威的小說視界,都是廣袤的、非線性的,他心靈目光所觸及的人情人性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他對人生命運軌跡的探尋與發現,對內在的、極為隱秘的人性的挖掘與撫摸,以及對這個世界體認的睿智而又充滿詩意般的獨特敘述,往往不是按比例、呈直線的簡單關系,而是不規則的、突變的,有時甚至是詭秘和撲朔迷離的。這不僅拓展了他小說創作的想象力,也給他對這個世界的感悟和思考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敘述空間。更重要的是,他的這種小說視界,為當代中國小說發展的走向,延伸了無限的可能性。

其實,就於曉威小說創作而言,他的短篇小說《圓形精靈》,應該是他精品中的精品。雖然曾入選多種年度選本,網上和坊間也好評紛紛,但只偶有評論見諸官方媒體。很遺憾,他的這篇小說沒有引起中國文壇的足夠重視。

壹枚“順治通寶”銅錢,歷經奶媽徐氏、郎中、庫兵、康熙的私塾先生、錢莊老板、歌妓、盜墓賊、小學生周向麗和徐玲、詩人祁山等無數人之手,不可思議地演繹了壹出三百五十余年的歷史傳奇悲情劇。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真實。而恰恰是這種不可能的真實,在於曉威猶神附體的筆下,將三百五十余年的歷史變遷、人情世故,用壹枚銅錢貫穿起來,有滋有味、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讓人們感受到了歲月裏的壹些溫暖和歲月裏更多的淒涼。

說於曉威的《圓形精靈》極具小說文本的探索和創新意義,就是他將現實中的不可能,超現實地轉化成了可能,讓每壹個讀懂此作品的讀者認為,他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真實的、可信的。說此篇小說極具文本的探索和創新意義,更重要的是他的謀篇與布局、結構與立意、描寫與敘述、語言與張力等方面,都在刻意地營造壹種神秘的氛圍,讓人們在他營造的詭秘而又撲朔迷離的情境中,透悟他苦心經營,隱藏在故事背後的隱喻。這個隱喻,就是那枚銅錢。它不但是有生命的,更具有不可知的神性和靈性。就算被深鎖庫房,險遭回爐,它也能安然脫身;就算被埋到墳墓裏,它依然能夠重獲天日;就算現代社會不容它以銅身流通,它又附身壹枚鋁質硬幣。它是壹個真真切切的圓形精靈,壹個能洞察歷史與社會,拷問人生與人性,永遠不死的精靈。

這是中國小說界從沒有這樣寫的小說,是壹個不可復制的,文本極具創新和開拓意識的小說。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於曉威已經聚集了極大的小說創造力,並已經找到了適當的釋放方式和突破口,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此後的小說創作,壹定會給中國文壇帶來嶄新的希望。

詩人張忠軍

張忠軍是壹個睿智的詩人。他內心世界的視野,是極其廣闊而遼遠的。讀他的《想象草原》這首短詩,我們就能深深地感受到這壹點。他把自己的視野鋪展開來,鋪展得無窮無盡,說他的視野無窮無盡地高遠,並非僅僅是指他的物理時空的視野,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精神世界所抵達的純凈和崇高。

張忠軍是壹個勇於發現和擔當的詩人。在他的詩《依據》中,詩人不但看見有人還會流淚,還看見了不是壹個兩個人流淚,也不是壹次兩次地流淚。因為生活總有被眼淚打濕的壹部分,因此,他還相信生活。因為被淚水打濕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眼淚,所以,他還相信壹部分自己。他的這種發現,從正面看是對當下生活及人的肯定。細細去品,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詩人是對當今物欲橫流,導致人情人性遭到扭曲戕害痛心疾首的焦慮。這壹焦慮,是壹種擔當,是迫使我們必須反思與警醒的擔當。縱觀張忠軍的詩歌創作,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特色:

堅守人本主義和人道主義立場。他的詩歌涉及了廣泛的題材,但不論是何種題材的詩歌,都蘊含著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的立場。他以詩人的悲憫之心,抒寫生命中的疼痛、愛和感動,間或還有深度的茫然,充分表達了對生命的細微的關懷,自覺地體現了壹個詩人應有的憂患與擔當意識,與當下許多詩歌的自私與冷漠相比,顯得尤為可貴。如《這壹瞬間》充滿了對母親的敬意、對生命的敬意、對人性的敬意。《國際新聞》裏,詩人深刻的語言,擊中了世界上所有的良心。這是使人戰栗的聲音,這是對人類和平的渴望與呼喚。

發現的獨特性和意象的原創性。他的詩歌題材,都是詩人獨特的發現,因而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為有力地表現獨特性,他的詩歌意象以新穎和不可重復為其自始至終的美學追求,以其原創性的力量呈現詩意,感染著讀者。如“壹群螞蟻集體搬了搬眼睛裏的藍天/壹條蚯蚓獨自在背上運送地平線”;“去太陽下點燈的人越來越多/壹條光明的捷徑/被模仿的腳印踩寬”等等,這種原創性的意象在他的詩歌中比比皆是,具有不可模仿和置換的魅力。

凸現精短的詩意特色。他的詩歌多為短詩,七八行,十幾行,超過二十行的寥寥無幾。詩雖短,其含量卻豐富,衍生、輻射給讀者的聯想和感悟卻很多。其語言簡約剔透,意蘊紛呈深刻,舉重若輕,從容不迫,在不動聲色中,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推展至深遠的詩意之境。

詩人姜慶乙

詩人姜慶乙是壹個盲人。十二歲的少年,正是目光的羽翼漸漸豐滿,欲飛翔著去詢問花兒為什麽這樣紅、魚兒為什麽會暢遊水中、鳥兒為什麽會翺翔藍天的季節。可十二歲的姜慶乙,目光的翅膀卻突然被命運折斷,五彩繽紛的世界在他的眼前,瞬間變成了永遠的黑暗。他曾經迷茫過,絕望過。可他最終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從少年至青年,借助母愛的偉大目光,奮發讀書。古今中外,自然、歷史、哲學、美學、文學……在冥冥之中,他與神秘的日月星辰對話;與沈默的悠久歲月對話;與深邃的思想光芒對話;與崇高的人文精神對話。在不斷的對話中,世界在他的心中開始逐漸清晰起來,被折斷的目光,又長出了壹對嶄新的隱形翅膀,飛過孤獨,飛過黑暗,飛過絕望;飛向藍天,飛向陽光,飛向希望。這對隱形的翅膀,就是他飛翔的詩歌,就是他的每壹行句子,就是他對這個繽紛世界,真真切切的感悟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