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唐朝詩人李紳。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壹,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壹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壹就是“鋤禾日當午”,另壹首詩為:“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壹說“鋤禾日當午”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唐朝另壹位詩人聶夷中。此說的主要理由是:壹,《全唐詩》於聶夷中和李紳名下分別收錄這兩首五言絕句,李紳《古風二首》詩後無篇章互見的說明,而在聶夷中《田家二首》詩後,加了壹個腳註,稱“鋤禾日當午”等四句壹作李紳詩。後來,人們選註聶夷中詩,幹脆不取“鋤禾”四句,這才引起誤傳。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備祖》列“鋤禾”詩於聶夷中名下,所輯《田家二首》詩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山;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而此書在李紳名下僅收錄“春種壹粒粟”等四句,可見古人把這首詩判歸了聶夷中。三,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人,鹹通進士。《唐詩紀事》說:“(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清苦。”聶夷中出身貧寒,入仕後僅做過縣尉小吏,對農民的疾苦比較了解,才有如此貼近生活的詩句。《全唐文》***收聶夷中詩壹卷,諸如《田家》這類題材的詩歌占四分之壹,看來“鋤禾日當午”詩的作者,非聶夷中莫屬。
以上兩說都有道理,而壹般認為作者是李紳,其實並非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