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聞壹多先生是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奠基者,那麽徐誌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詩的推崇者和努力實踐者。在徐誌摩先生的許多詩歌中都流露出他對美的要求。特別是《再別康橋》,這是他的經典之作,也是他的詩歌對“三美”要求的綜合藝術性體現。此詩語言清新,有著突出的通俗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煉功夫,不露雕琢痕跡,極富音樂美。其中第壹段和最後壹段句式是反復的,“輕輕”、“悄悄”等詞也是重疊的,加強了節奏感。每句詩隨著感情的變化而換韻,這點與聞壹多先生的《死水》用韻可謂壹脈相承;再者壹、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壹格錯落有致,壹三句詩短壹點,二四句詩長壹點,都呈現出建築對稱美來;而“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詞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無不給人以繪畫美的享受;至於詩中的比喻,也都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壹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總之,《再別康橋》這首詩音節抑揚頓挫,聲調回環反復,格式呈現對稱,詞藻形象柔美,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此外,新格律詩創作也被劉半農、冰心、朱湘、陳夢家、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戴望舒、曹葆華、沈紫曼、艾青、汪靜之、錢君陶、何其芳、賀敬之、郭小川、卞之琳、林庚、袁水拍、袁可嘉、藏克家、王亞平、余冠英、鄒絳、魯藜、阮章競、綠原、屠岸、公木、劉征、劉章等詩人秉持、奉行,掀起了壹波又壹波新格律詩創研浪潮 。
1992年11月28日,新文學史上第壹家以倡導和發展“現代漢語格律詩”為宗旨的文學社團——現代格律詩學會經深圳市民政局批準成立,並於1993年9月更名為“深圳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公木任名譽會長,於公平任名譽顧問,艾青、卞之琳、李瑛、張誌民、吳松營、吳奔星、楊子敏、林祖基、賀敬之、徐遲、屠岸、藏克家等任顧問,胡建雄任會長,黃淮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首屆理事會由丁國成、丁慨然、石祥、劉征、許可、張萬舒、紀鵬、何火任、汪國真、錢光培、劉功業、劉章、浪波、申身、馬晉乾、張承信、李慶、王中範、黃錦卿、於中信、劉鎮、阿紅、中申、朱雷、陳玉坤、思宇、錢萬成、崔立興、中流、程文、李忠利、吳歡章、吳鈞陶、錢春綺、顧國柱、葛乃福、潘頌德、吳開晉、孟憲忠、桑恒昌、丁芒、江錫銓、許霆、周仲器、周渡、魯德俊、駱寒超、董培倫、龍彼德、劉欽賢、陶保璽、陳良運、熊俊橋、王光明、範方、刁永泉、白漁、石河、馬新朝、張永健、鄒建軍、潘大華、丁魯、楊德豫、韋丘、西彤、張朔、郭光豹、呂進、鄒絳、梁平、蔣登科、穆仁、梁上泉、木斧、毛翰、陳本益、陸棨、米及思、曉雪、袁冬葦、王壹桃、曉帆等近300名成員組成,並於1994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雅園賓館召開了第壹屆會員代表大會,與會詩人、學者六十余人,是新文學史上首次規模這樣宏大的專門研討現代格律詩的盛會,史稱“雅園詩會”。中國作協書記張模專程到會祝賀,並收到了來自祖國各地的賀電、賀詩、賀畫、賀信五十余件。研討會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與會詩人學者***同認為發展與建設現代漢語格律詩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五四”以來中國新詩發展的必然。通過研討,他們認為現代漢語格律詩應當具有“鮮明和諧的節奏,自然有序的韻式”的特征,既要繼承和發揚古代漢語格律詩的優秀傳統,同時也要吸收自由詩的靈動素質和借鑒外國格律詩的某些長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具有時代精神的、中國的現代的格律詩來。會議期間還倡議建立“中華詩塔”和“中華詩書畫博物院”,引起詩壇的廣泛關註。至今,該學會已出版會刊《現代格律詩壇》11卷,編選出版《中國新格律詩選萃》、《雅園詩選》、《彩虹鸚353小漢俳詩家精品詩選》、《雅園詩論選》等選集數種,主編出版的“雅園詩歌叢書(詩叢、詩論叢、譯叢)”已達十余種(預計出齊達到30種),學會旗下的雅園出版公司還出版其它現代格律詩集、詩論集等數十種,掀起新格律詩史上的第三次浪潮。
新世紀以來,隨著網絡交流平臺的大量出現和《新國風》、《世界漢詩》、《格律體新詩》、《東方詩風》、《韻律詩歌報》等發表陣地的應時誕生,又湧現出了壹大批新格律詩創研實踐者,他們同前輩們壹起,明確反對詩歌與現實、與大眾、與傳統隔絕,強調詩歌要貼近現實、語言曉暢、註重音樂美、兼顧形式美,編選出版了《中國現代格律詩選萃》、《中國現代格律詩大觀》、《新世紀格律體新詩選》、《2006年格律體新詩選》、《現代詩人詩選》等作品選集及《秋琴集》(王端成/著)、《楓韻集》(王端成/著)、《夢中家園》(李長空/著)、《塵世書》(李長空/著)、《八行、十四行詩百首》(萬龍生/著)、《齊雲新詩選》(齊雲/著)、《我的詩》(蔔白/著)、《秋水漣灩格律體新詩選集》(王世忠/著)、《香生格律詩集》(張先鋒/著)、《視線內外》(曉曲/著)、《雨中百靈》(任雨玲/著)等格律新詩集,發表了《新詩:詩體重建》(呂進)、《漢語新詩格律概論》(孫逐明)、《格律體新詩論綱》(萬龍生)、《漢語新詩格律學》(程文)、《新詩格律與格律體新詩研究》(許霆)、《格律詩的“自律”與“***律”》(周仲器、黃淮)、《簡論中國格律體新詩的先鋒性》(曉曲)、《論格律體新詩形式與內容的統壹》(李長空)、《論格律體新詩的藝術屬性》(周擁軍)、《詩幟》(於進水)、《漢語詩歌韻律學》(劉聰美)等大量新格律詩詩學論文。2005年,雖有詩歌理論家提議把原“新格律詩”、“現代格律詩”詩體改稱為“格律體新詩”①,並得到東方詩風論壇和中國格律體新詩網大部分成員的響應,但該提議未能成為新格律詩界的廣泛***識,“新格律詩”、“現代格律詩”詩體名稱依然活躍在詩壇,還誕生了“韻律新詩”詩體新名稱,但都奉聞壹多先生的《詩的格律》為理論奠基石。2007年10月20-21日,在新格律詩之父聞壹多先生的經典論著《詩的格律》發表80周年之際,由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和常熟理工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同主辦的“新詩格律與格律體新詩理論研討會”在常熟舉行,與會詩人和詩學研究專家對新時期以來新詩格律與格律新詩的發展作了梳理和總結,並達成部分***識。2008年底,為了“發現、促進和培養格律體新詩創作、研究、評論、編輯、翻譯的新生力量”,由《格律體新詩》雜誌編委成員余小曲、李長空、張先鋒等發起創立中國格律體新詩創作研究會,截至2012年,創會會員已發展到120余人;2010年,為了“高舉詩歌韻律之旗幟,走詩歌韻律之道路,研究、宣傳、普及、推廣和振興詩歌韻律”,由詩人於進水等發起創立中國韻律詩歌學會,也取得了部分成績。
新格律詩理論與創作的發展,反映了對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及對民族文化傳統的頑強回歸,相信伴隨著民族信心的重新拾回以及新詩的螺旋發展軌跡,未來新格律詩創作會逐步繁榮起來,理論也會進壹步得到發展、推廣並逐漸固定下來。壹個以當代詩詞、自由新詩、格律新詩三足鼎立的局面終將形成。
註釋①:“格律體新詩”名稱最遲在20世紀80年代即已出世。《中國詩宇宙》1980年1月號編發了丁慨然的《格律體新詩概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編發了陳良運的《試議格律體新詩發展前途 》,《文藝爭鳴》1992年第5期也編發了孫大雨的《格律體新詩的起源 》。其時這個詩體並未受到廣泛關註,以至於不為詩界所熟知。
(李長空《聞壹多的三美詩論、創作實踐及對後來創研者的影響》壹文原刊《詩評人》2006年總第3期 ,後被《新高考:高壹語文》2012年2期轉載 ,收入劉海濤教授、宋立民教授聯合開發的“大學寫作”課程系統--《文學寫作》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本處為原作者最新修訂版,武漢大學《寫作》上旬刊2014年4期全文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