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詩歌文化經歷的發展歷程總別及分述、代表作等

中國詩歌文化經歷的發展歷程總別及分述、代表作等

厚重的文化積澱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歷程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化的壹個最突出的代表,它的產生久遠得可以追溯到沒有文字的遠古時期。《禮記》中記載了神農時代的壹首祭祀歌謠:“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吳越春秋》也記載了壹首反映原始人打獵的歌謠《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這些歌都是詩、樂、舞結合的典型例子,而詩、樂、舞的結合,正是中國詩歌產生時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紀,《詩經》被編定成書,包括地方土樂的十五國風160篇,朝廷正樂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樂的頌40篇,***305篇,另有6首樂譜失傳的笙曲。產生地域包括現在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南北部。《詩經》中有反映宴會享樂的詩,如《小雅?鹿鳴》;有反映戰爭的詩,如《小雅?六月》;愛情詩的名作如《鄭風?子衿》;有諷刺現實的《魏風?伐檀》;還有壹組反映周朝開國歷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四言為主、重章疊句的《詩經》顯示出我國抒情為主的民族文學特色,從它開始,我國詩歌走上了壹條抒情言誌的道路,抒情詩也成為了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詩經》裏關註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道德意識、真摯積極的人生態度,被概括為“風雅”精神,成為我國詩歌的最基本最深遠的傳統。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國詩歌史上第壹位偉人屈原出生。西漢末年的劉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編成《楚辭》壹書,當中收錄肯定為屈原所作的《離騷》、《九歌》(11篇)、《天問》、《九章》(9篇)、《招魂》***23篇。其中的《離騷》,以忠君愛國為主題,以香草美人為象征,以纏綿悱惻的感情,反復迸發的憤慨,塑造出壹個堅貞高潔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詩歌創造了壹種新的詩歌樣式,直接影響漢賦的產生。又大量運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紛,誶,謇,傺”,帶有濃郁地方性色彩。楚辭突出表現浪漫的精神氣質,影響後世的李白、李賀、韓愈等詩人。香草美人的象征傳統源遠流長,影響壹直綿延到清代《聊齋誌異》。

繼《詩經》、《楚辭》之後,漢代的樂府詩登上詩壇,這些詩歌由西漢的樂府機關和東漢的黃門鼓吹署在民間搜集而來。樂府詩長於敘事,《羽林郎》敘當壚美女反抗強暴,《陌上桑》敘羅敷拒絕太守追求,《艷歌行》敘妻子為遊子縫補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東南飛》敘壹個淒美的愛情悲劇。詩人的筆觸各自深入各自的階層,合起來就充分反映出整個社會的真實面貌,既勸諫富貴又同情疾苦。漢代的樂府詩實現了四言詩向雜言、五言的過渡。

東漢的時候出現了文人群體創作的詩歌,五言取代傳統的四言成為新的詩歌樣式,甚至產生完整的七言詩。現存最早的東漢文人詩是班固《詠史》,而他的《竹扇賦詩》是比較早的完整的七言詩。最著名的文人詩是沒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詩十九首》,寫的是遊子羈旅和思婦閨愁,因此鄉情和戀情就融匯在壹起。同時當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討論永恒和短暫、人的心態和生命周期、悲傷和歡樂等問題。文人詩長於抒情,語言爐火純青、壹字千金,直接影響曹植和陶淵明。

東漢末年建安時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並世而出。古直悲涼的曹操、便娟婉約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長的曹植,以及作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最後轉變,開辟了五言詩的廣闊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體《燕歌行》,曹植《贈白馬王彪》、《白馬篇》。建安詩人中曹植最受推崇,這是由於他文采華美,對五言詩發展有重大影響,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後世文人的***鳴。

“建安風骨”,就是建安文學特別是五言詩中的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它以作家慷慨飽滿的思想感情為基礎,形成誌深筆長、梗概多氣、悲涼慷慨的特點。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時代特色成為建安詩風獨具魅力的標誌。

曹魏後期正始年間,司馬氏掌權,壹批文人不滿司馬氏的統治,隱逸山林,以阮籍、稽康為首的七人,稱“竹林七賢”。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82首,開創中國文學史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詩中充滿孤獨苦悶,但政治高壓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興、象征來寄托懷抱。嵇康的詩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獨立。總體來說,正始詩風轉變為詞旨淵永、寄托遙深,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面貌。

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西晉。西晉詩壇呈現出的藝術特色稱為“太康詩風”,表現為講究形式,描寫繁復,辭彩華麗,詩風繁縟。陸機的《擬古詩》就是華麗藻飾的代表作。太康詩風代表人物是三張(張協、張載、張亢兄弟)、二陸(陸機、陸雲兄弟)、兩潘(潘嶽、潘尼叔侄)。他們詩中山水描寫成分大量增加,為謝靈運、謝朓等人的山水詩人的先導。同時期的左思憑著《詠史》八首開創借詠史以詠懷的道路,成為後世詩人效法的範例。

東晉建立後壹百年間,詩壇被玄言詩占據,詩歌藝術的發展脈絡中斷了。壹直到中國詩歌史上第二位偉人陶淵明出現,才使這個脈絡重新接上。他的詩歌源於《古詩十九首》,得阮籍之遺音而協左思之風骨,魏晉詩歌甚至中國古代詩歌的古樸作風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為結束壹代詩風的集大成者,成為了壹座裏程碑。他開創了田園詩,如《歸園田居》、《飲酒》等,寫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質樸的語言中不露痕跡地表達對人生的哲學思考。陶淵明是追求人生藝術化的魏晉風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國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之壹,為後世文人築起壹個精神的家園。

東晉被宋取代,之後宋、齊、梁、陳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充裕的經濟條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現清麗纏綿的風格,代表作是長詩《西洲曲》,四句換韻,用連珠格,聲韻回環婉轉。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同創造的文化碩果,《敕勒歌》雄渾壯闊,是千古絕唱;代表作《木蘭詩》清新剛健,寫出壹個女英雄的英風豪氣。

從南朝宋代的謝靈運開始,文人詩風發生轉變。他開創山水詩,特點是鮮麗清新,註重描寫刻劃物象,但由於精心琢磨,秾麗之極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樓》。他是開啟壹代新詩風的首創者,影響著南朝整代的詩風。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特征是講究聲律和對偶。沈約等人創立音韻嚴格的“永明體”,規定了四聲八病,主張要講究詩歌的音韻美。“永明體”代表詩人謝朓,繼續寫山水詩,避免了大謝的晦澀,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講究永明聲律,音調流暢和諧。齊梁兩代形成蕭子良、蕭衍、蕭統三個文學集團,詩歌創作都是以宮體艷情詩為主,但南方詩人庾信滯留北方,把南方文風帶到北方的同時,自己詩風也集合了南北之長,窮南北之勝。南方的清麗和北方的勁健的結合,為唐代新詩風的形成作了必要的準備。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標誌。初唐四傑、陳子昂初唐詩人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創造了新體詩——律詩,五律在宋之問、沈佺期手上最後定型。盛唐國勢強大,中國詩歌史第三位偉人李白登上詩壇,他以其絕世才華,豪放飄逸的氣質,把詩寫得行雲流水又變幻莫測,如《蜀道難》、《將進酒》等詩,骨氣端翔,無跡可尋又含蘊深厚。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的《燕歌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把邊塞生活寫得瑰奇壯偉、豪邁慷慨。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則把山水田園的靜謐秀麗表現得清麗空遠。

公元775年,爆發安史之亂。中國詩歌史上第四位偉人杜甫以動地的歌吟寫戰火中的人間災難,“三吏”“三別”把深沈的抒情融入敘事,是詩歌表現方法的壹大轉變,標誌著詩歌從盛唐詩風轉向中唐詩風。杜甫是壹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其緣事而發開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開韓愈、孟郊、李賀、苦吟詩派;其七律律法開晚唐李商隱,成為後世典範。

中唐白居易有傷感蒼涼的《長恨歌》、《琵琶行》,韓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陸渾山火》,引出中唐詩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詩風再變,杜牧的詠史詩註入了深沈的歷史感慨。李商隱《籌筆驛》(七律)沈郁頓挫,絕類杜甫,而其《錦瑟》《無題》等朦朧詩深入心靈世界,幽深窈渺,形成淒艷渾融的風格,成為唐代最後壹位詩壇大家。

經過了唐詩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詩無以為繼。但是宋代詩人另辟蹊徑,也走上了不遜色於唐詩的另壹高峰。唐詩重在自身感情的迸發,文辭華美,故顯得肥腴;而宋詩重在理趣,在平淡無華的詩句中見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顯其瘦勁。北宋大家有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南宋出現了宋詩的頂尖的天才詩人陸遊,酷肖李白的才華、強烈的愛國精神、多種的詩歌風格,使陸遊成為宋詩第壹人。同時期還有閑適自然的楊萬裏,後來南宋末出現松散的江湖詩人群。

元朝統治時間不長,詩壇壹片萎靡不振,總體是學習中晚唐詩的婉麗纖巧。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明初“吳中四傑”中,高啟成就最大,《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是登覽懷古的名篇。其時文壇流行歌功頌德而空洞無物的臺閣體詩。茶陵詩派李東陽以臺閣重臣的身份首起提倡復古,寫詩要學習漢唐。弘治、正德年間湧現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他們繼承李東陽的觀點,主張詩歌要復古,學習漢魏盛唐,但是李夢陽主張嚴守古法,無壹字不出漢之前,陷入單純的模擬。

稍後的唐宋派主張學習唐宋,尤其學習宋詩的直舒胸臆、自然流暢,開晚明公安派的詩風文風。再稍後的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承接前七子的思想,重新陷入過分的揣度模擬當中。直到晚明才有公安派提出“性靈說”,主張寫詩文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但其詩文過於信口而出;以鍾惺、譚元春為首的竟陵派崛起,用幽深奇僻的風格來對公安派過分淺白直露作出反正。

公元1644年,清兵入主中原。顧炎武等遺民詩人用詩歌哀悼最後壹個漢族王朝的滅亡;婁東詩派吳偉業以《圓圓曲》為“梅村體”代表作,錯金鏤彩中蘊含批判力量;虞山詩派錢謙益是詩壇盟主,學得杜甫神髓,風格沈郁悲涼。

康熙朝王士禛成為第二代詩壇盟主,學王、孟的山幽水遠、詩情畫意,主張“神韻說”。同時期朱彜尊和王士禛並稱“南朱北王”,施閏章和宋琬並稱“南施北宋”。乾嘉詩壇人才輩出。沈德潛倡導“格調說”,詩作典雅而平庸;浙派盟主厲鶚宗宋,寫遍西湖壹草壹木;翁方綱倡導“肌理說”,詩如學術;袁枚標榜“性靈說”,抒寫性情;鄭板橋質樸潑辣;黃景仁恣情橫放,見者以為謫仙復出,稱為乾隆六十年間第壹詩人。

公元1792年,中國詩歌史上最後壹位偉人龔自珍出生。此人傲岸不羈如李白,比李白多壹層“橫霸”之氣。他的詩直接寫心靈,表現物我沖突,如《秋心》等詩。詩風融唐音宋調而避其流弊,淩厲剽悍,奇譎不羈。之後雖有清末的“詩界革命”和南社詩人群,但是中國古典詩歌再無高峰,日漸衰微,五四運動合上了中國數千年古典文學的大門,同時打開了文學的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