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渡縣曾經是壹個來自不同省份的流浪者聚居的地方。南來北往的商隊不僅帶來了這裏的商業繁榮,也帶來了夜深人靜時鄉愁的歌聲,於是他們用歌聲釋放馬夫的鄉愁,用歌舞驅散漂泊在外的孤獨感,深深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引起了經常患《妳將去哪裏》的當地人的心痛。
鄧氏美蓉人自古以來就善於用歌曲敘事,敘事的旋律抒發真摯的情感,往往烙上時代的印記。鄧氏美蓉民歌是壹種口口相傳的小調。它就像壹首長詩,記錄了鄧氏美蓉時代的變遷,表達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內心感受,傾吐了不同時期人們的酸、甜、苦、辣、喜、怒、悲、喜、愛恨。
鄧氏美蓉民歌的傳播
鄧氏美蓉民歌向全國的傳播,首先得益於雲南燈會表演藝術家袁留安先生。年輕時,袁留安先生在大理州彌渡縣工作,收集整理了《繡兜》、《十大姐姐》、《鄧氏美蓉民歌》等雲南經典民歌,受到著名民謠歌手黃宏等許多人的青睞。
65438-0953,雲南著名民謠歌手黃宏參加雲南及全國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演出。由她編曲、編曲、編曲、演唱的雲南民歌在群眾中廣為流傳。1984年,李谷壹發行專輯《鳳陽花鼓》、《花兒為什麽這麽紅》,收錄《繡荷包》、《流水》、《山山到崖》等鄧氏美蓉民歌,使鄧氏美蓉民歌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