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上)
作者:劉禹錫時代:唐朝
自古以來,每個秋天都會感到悲傷和孤獨,我認為秋天比春天更多。
萬裏晴空無壹人,壹鶴淩雲飛,引起了我對藍天的沈思。
贊賞:
比柳宗元大壹歲的劉禹錫也因參與政治革新活動受到打擊,但心理承受能力大得多。劉禹錫被貶到郎州(今湖南常德市)時,三十四歲。我為春風感到驕傲,但當我醒來時,我被踢出了法庭。我很沮喪。但他有很強的求異心理,凡事都想與眾不同,拒絕跟風。“自古以來,秋天都是悲傷寂寞的,我說秋天比春天好。晴空鶴行雲上,為碧霄仙子帶來詩意。”(秋詩二首)愁秋壹直是詩人的職業病,但他卻堅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秋高氣爽使人心胸開闊,更富詩意。同時,他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愛表現自己。晚年,他和白居易登上壹座高塔時,自豪地唱道:“壹步壹步,不難相背,九朵雲倚欄桿。頓時笑了半天,無限遊客仰視。”站在塔頂,他放聲大笑,他其實樂在其中。
劉禹錫也是學哲學的,信禪宗,但效果和柳宗元不壹樣。他在如何在世界上生活方面也獲得了實際利益。他能通過哲學的反思,把生活中的悲哀和仇恨變成壹種有歷史深度的感情。這樣,他就能從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跳出來,獲得更高層次的心理平衡:
群山蒼涼,群山沈寂了二十三年。回來是人,我和柯藍人壹樣,只會吹笛子,空自惆悵。在船的壹邊,千帆競賽;病樹之首,萬年沐逢春。今天聽了妳的歌,暫時靠著壹杯酒的精神(《揚州第壹會賞樂天》)。
詩人深刻地理解到,古代悲秋的本質是有誌之士失意,對現實失望,對未來悲觀,所以只看到秋天的蕭條,感到孤獨,毫無生氣。詩人同情他們的經歷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悲觀失望的情緒。針對這種孤獨的感覺,他說秋天比萬物發芽、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好,強調秋天不是沒有生氣的,而是非常熱鬧的。他引導人們去看展翅高飛的鶴。清秋的天空,雲朵直上,蒼勁有力,大有可為。顯然,這只鶴是獨壹無二的,孤獨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拼搏,沖破了秋天寒冷的氣息,為大自然創造了新的景象,也讓有誌之士充滿了活力。這只鶴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奮鬥精神的化身。因此,詩人說,“那就把詩歌帶到碧霄仙子”。“詩言誌”,“詩情”就是誌。人如果真的有誌氣,就會有奮鬥的精神,不會感到孤獨。這是第壹首詩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