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11篇詩歌作品,其中有6篇為笙詩。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 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詩經》中的作品都是在周武王滅商以後產生的。《周頌》的時代最早,是西周初年的詩,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描寫農業生產的詩。《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以後。
《大雅》也是西周時代的詩,祭祀和宴會的樂歌居多,還有幾篇是敘述周室祖先的事跡和武功的,是我國上古僅存的史詩。《大雅》的作者也都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也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壹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內容壹部分與《大雅》相同,壹部分跟《國風》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詩。
《國風》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壹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