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如此的離不開每個人的感情生活,但我們往往沈迷於愛情,卻不知道什麽是真愛。佛教不反對愛,但強調學會真正去愛。真正的愛情,不是自私,不是狹隘,不是無知。真愛是奉獻,是包容,是溫暖,是智慧。有了真愛,婚姻才會幸福,家庭才會和諧,生活才會幸福。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愛的真諦,敞開心扉,釋放真愛的能量,那麽每壹天都將成為情人節,壹年365天。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飽受愛情之苦。如何擺脫愛情的痛苦?我們必須先明白愛的痛苦從何而來,才能結束它。
現實生活中,哪裏有愛,哪裏就有痛苦和糾結,哪裏有愛,哪裏就有太多無法釋懷的困惑。愛情的痛苦從何而來?愛情的痛苦來源於三個因素:我們愛的對象,我們的心,愛情中的幸福。這三個因素都是虛幻的,顛倒的,導致了愛情的痛苦。為什麽這麽說?
首先,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覺得自己的愛人是最完美的,這本身就是壹種錯誤的、本末倒置的認識。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我們愛的對象是五行(色、受、思、行、知)結合產生的有血有肉的肉體,身心都是無明的產物。人體內充滿了三十六種雜質,是壹個移動的垃圾桶,需要洗澡來清洗身體產生的汙垢,香水來掩蓋身體產生的臭味。
“情人眼裏出西施”是因為男女剛認識的時候,都是打扮好了才看到對方的。如果我們喜歡壹個女人,是喜歡她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妝容,香濃的香水,還是喜歡她自己?如果我們當面喜歡她,她死了變成冰冷的屍體,我們也應該喜歡她,但其實那時候我們心裏只有恐懼和厭惡。
我們愛的對象不僅身體不完美,心靈也不完美。他的內心充滿了世俗的欲望,貪婪,無知,煩惱。他是眾生中的壹員,壹直在輪回中徘徊。那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壞習慣,都是從壹開始就種下的。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所以很難改變。所以無論他在戀愛的時候覺得自己有多完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所有的壞習慣都會逐漸暴露出來,就像紙包不住火壹樣。同時,我們在對方眼裏也是壹樣的。最初的新鮮感褪去後,雙方的缺點會越來越突出:抽煙、喝酒、脾氣暴躁、懶惰、失敗等。對方當然受不了。這時候腦子裏盤旋的可能只有兩個字:“分手”。
從實際層面來說,我們所愛的完美對象只是壹種假象,本質上超越了二元對立,不存在完美與不完美,就像《心經》說的那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二,我們對彼此的愛是無知的,自私的,貪婪的,所以越相愛越自私,越傷害對方。
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欲望、自私、貪婪和執著,其中無知和欲望是讓我們陷入愛情的主要“推手”。我們無知的心很難看到對方的真實,欲望的習慣很可怕。在欲望的強大推動下,男女之間有著強烈的相互吸引。
比如這就像壹塊變質的肉,加了很多香料掩蓋它的氣味,再經過各種加工,就變得誘人香香。如果妳有吃肉的欲望,又認不出裏面的腐爛,妳就會對這塊肉充滿渴望,恨不得馬上吃掉它。至於它的爛性,只有吃到嘴裏甚至吃到肚子裏引起上吐下瀉的時候,妳才會明白。
《妳愛我》《我愛妳》這個世界上男女的“愛”,都是無知、自私、欲望造就的。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對別人好,其實有很多虛偽自私的成分在裏面。當對方能滿足自己的欲望時,我們愛;壹旦有壹點點的不滿和失望,我們就會立刻煩躁起來,甚至後悔:“當初我為什麽要選他!”“所以我忍不住追求壹段新的感情,這樣我的欲望才能得到滿足。然而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壹個欲望會引發另壹個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我們經常看到壹個丈夫有幾個“妻子”,或者壹個女人有幾個“丈夫”,但他們仍然不幸福。
世界上的愛越強烈,隨之而來的仇恨也就越大。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最熱烈的愛情,會有最冰冷的結局。”當我們很愛壹個人的時候,我們會把所有的錢,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他身上。壹旦他離開了,我們對他的仇恨將會超過對任何人的仇恨。因為愛得太深,由愛引發的仇恨也特別可怕。比如看到普通男女在壹起,我們不會覺得不好,但是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女人或者男人和異性在壹起,哪怕是正常的交流,我們心裏也會覺得不舒服。我們彼此愛得越深,就越想獨占對方,希望她/他再也見不到這個異性。很多戀人都是這樣的。他們曾經深愛著對方,從未離開過對方。壹旦事情出了差錯,他們就成了敵人。世界上的愛情就像壹個蹺蹺板。壹不小心就可能引發沖突:從家庭矛盾到國家間的戰爭。古代有很多“沖冠怒為紅顏”的故事,並非純屬捏造。很多真實的殺戮甚至戰爭都是由男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引發的。
第三,我們在愛情中感受到的快樂不是真實的,其本質其實是痛苦。
人們往往把愛情當成最大的幸福,佛陀告訴我們“萬漏皆苦”,意思是這樣的幸福不是真實的、永恒的,妳越是追求它,它就越會導致痛苦,因為它的本質就是痛苦。在佛教中,這種痛苦被稱為“苦”,是常人不易察覺的痛苦。聖人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這樣的痛苦,就像壹根頭發進入眼睛壹樣敏感。這就是“以苦為苦”。普通人,因為無知,感受不到這種痛苦,就像在手上放壹根頭發。我們不僅不覺得痛苦,反而把男女之間的愛情當成真正的幸福,這是“四逆”之壹。最可怕的是,當我們固執地追求這種虛假的快樂時,我們會不自覺地將欲望發展到極限,制造出許多不可思議的惡業,導致無盡的痛苦。
雖然愛情的本質是苦澀的,但如果能在婚後長久相伴,直至死亡,也是壹種生命的溫暖。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穩定的婚姻?
青年男女在選擇伴侶時,最好仔細思考,相處,觀察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再決定是否結婚。我們必須考慮雙方是否相互理解,是否有共同的利益。經過這樣的慎重選擇,未來的婚姻穩定性會更有保障。
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擁有生活智慧。兩個人在壹起,分寸感很重要,不能為所欲為。如果沒有規則,沒有底線,肯定會導致不和。有時候,婚姻中的壹方很負責,很寬容,導致另壹方過於放縱,形成不良習慣。長此以往,責任方肯定堅持不下去了。所以兩個人要有自知之明,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信任、包容、關心對方。
我們愛的人就像旅伴。雖然我們都壹起走,但是沒有人知道旅伴什麽時候到站或者離開。在這短暫而無常的相聚中,壹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相處,不要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或產生矛盾,否則壹旦離開,我們會非常後悔:為什麽我們相處的時候沒有好好待他?妳為什麽不容忍她?
愛情和夫妻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珍惜,不要太貪心。就像“君子之交淡如水”,細水長流,平平淡淡才是真愛。
如果婚姻很不愉快,可以和對方單獨生活壹段時間,冷靜思考誰對誰錯,誰愛誰不愛,千萬不要過生不如死的生活,會造很多惡業。如果提出離婚是不可挽回的,壹定要問心無愧,知道自己真的盡力了。已經
既然愛情的幸福是短暫的,虛幻的,不可靠的,那麽真正的幸福在哪裏呢?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要追求與真正的幸福壹致的目標。
我們打個比方。當我們認為雪山是白色的時候,我們對雪山的理解和雪山的本質是壹致的。那麽,以雪山為目標追求白色,壹定會有結果,壹定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當我們認為天空中的彩虹是真實的時候,我們對彩虹的理解與彩虹的本質是不壹致的,因為天空中的彩虹不是真實的,我們把它當成了真實的東西。
世界上的愛情就像追求天空中的彩虹。無論我們如何努力追求,都無法達到目標。有壹種愛達到了真愛的巔峰,無私而智慧,幹凈而完整。這是佛菩薩對眾生的愛。
當佛陀在土地上時,為了改變壹個眾生,他願意被割去眼睛,帶走妻子和孩子,甚至砍掉他的頭,沒有任何遺憾。從前,在西藏,為了使眾生人性化,空行母會變成妓女。她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男人最終都獲得了自由。佛和空行母能做到這壹點,是因為他們在本質上是美麗的、純潔的、完整的,他們的身體、語言、思想等等都是智慧的產物。這樣的愛情壹定有壹個美好的結局。
普通人之間的“愛”和佛菩薩對眾生的“愛”雖然是同壹個字,但本質完全不同。由於普通人的利己和自私,世界上的愛越大,相伴的恨也就越大;因為佛菩薩的無我無我,所以佛教裏的愛越大,智慧越大。
當我們追求佛菩薩的功德,追求解脫的快樂,就像以雪山為目標追求白。無論冬夏,無論遠近,雪山都是晶瑩潔白的。換句話說,我們追求的目標和事實是壹樣的:我們認為佛菩薩是美麗純潔的,佛菩薩也確實是美麗純潔的;我們相信佛菩薩有無量功德,佛菩薩確實有無量功德;我們認為解脫是幸福的,解脫也確實是幸福的。可能我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對佛菩薩只有壹點信心,但是經過壹段時間的修行,會發現佛菩薩是如此偉大,以至於壹開始只知道皮囊。人如果懂得喝水,佛菩薩的功德就夠了,所以越追求就越幸福,越追求就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