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嵩:唐朝畫家,擅畫田家、山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與韓 畫馬齊名,世稱“韓馬戴牛”。
戴 震:安徽省休寧人,思想家,學者。
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
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壹代考據大師。
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 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
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壹手,有“浙派”之稱。
戴 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铚縣(今安徽省宿縣)人。
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
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裏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
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壹格。
戴 德、戴聖: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孫。
戴聖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聖二人為西漢時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家族顯赫。
戴德、戴聖是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
由於二人在禮學上的重大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儒宗。
戴德、戴聖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金壇、句容戴氏為戴聖之後。
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
戴聖{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
戴 笠:浙江省江山人,黃埔軍校肄業,軍統特務頭子,1946年3月因飛機失事而亡,時人有“雨農(戴笠字)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
戴名世: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
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壹。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臺州黃巖(今屬浙江省)人。
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遊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
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茍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
也能詞,風格雄放。
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表元:奉化(今屬浙江省)人,元代文學家,其文章高雅,時稱“東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
戴第元:大庾(今江西省大余)人,乾隆進士,與弟均元、長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繼入翰林,時稱“西江四戴”。
戴望舒: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季陶:浙江省吳興人,出生於四川廣漢,曾任 *** 宣傳部長,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戴安瀾:號海鷗,安徽省人,抗日名將,曾任 *** 旅長、師長。
先後參加過臺兒莊、武漢、昆侖關等戰役。
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壹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余,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壹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鬥之壹”。
受傷殉國,時年38歲。
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國葬儀式,由國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挽詩、挽詞和挽聯。
戴克敏:湖北省黃安人。
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壹,革命烈士。
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