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蕪湖縣的歷史是怎樣的?

蕪湖縣的歷史是怎樣的?

蕪湖縣歷史悠久,當代考古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裏就應該有高邑人和山越人居住。春秋時期,作為聚落城鎮,史書記載為“九子”。西漢元豐二年(前109),漢武帝劉徹改燕國郡為丹陽郡,引郡十七,其中蕪湖郡(位於蕪湖縣黃池鎮南約0.5km處楚王城遺址)。三國吳二年(223年),縣衙遷至蕪湖市毛雞山。東晉時期,華僑定居在南禹州、上黨縣和湘源縣。藝兮九年(413),蕪湖縣改為湘潭縣。文帝九年(589),蕪湖縣降為當塗縣。南唐元年(937-943),復置蕪湖縣(相傳天佑唐哀帝四年[907]),至今未廢。宋、元、明、清先後屬江寧府、宣州、太平府(府、道)。民國時期屬安徽省,蕪湖路,二、五、九、六行政監察區,皖南行署。蕪湖縣4月24日解放,1949。4月26日,蕪湖縣市分治,同日在芳村以東設立蕪湖縣行政公署。5月12變更為蕪湖縣人民政府。先後隸屬烏當區、皖南行署、蕪湖區。1971年3月蕪湖縣人民政府遷至萬智鎮。1980 65438+10月變更為蕪湖市。蕪湖縣人文景觀豐富,歷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類型有:集城建、商務、會展潮流於壹體的經貿旅遊;自然與農業觀光相結合的生態旅遊;具有獨特發展潛力的文物古跡旅遊;正在開發建設的工業科技旅遊主要包括以下人文景觀:

壹、西河古鎮

古鎮位於蕪湖縣、南陵縣、宣州區交界處。它依堤而建,蜿蜒曲折,白墻黛瓦,青石長街。兩邊的商店依次排列。電視劇《米市春秋》曾經選擇這裏作為外景拍攝地。鎮上有古萬年臺、文昌閣、呂祖廟等遺跡。夏傑街沙灣有石雕建築,佛像正面刻有人物,俗稱八面佛,至今保存完好。

二、橫浪山(橫浪古塔)風光

橫郎山南北走向,海拔301.4m,為蕪湖縣最高峰。這裏山巒疊嶂,景色宜人,冬暖夏涼,春光悠揚。早在北宋英宗時代,橫朗佛教盛行,寺廟眾多。現在,恒朗的“十景”已開發如下:恒朗塔影、桂苓步道、華嚴寺、南山絕壁、弋江漂流。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觀光。

橫朗古塔是蕪湖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明朝萬歷年間大修。為圓形磚木結構,六面七層,高24米底座,方形轉角椅柱。每層樓的頂部有四層磚,形狀像菱角。抗日戰爭時期,曾遭日軍炮彈襲擊,寶塔傾斜,亭子被燒毀。

3.東盟都官窯遺址

東門渡古稱福利鎮,建於三國吳棟。位於蕪湖縣花橋鎮東門渡村。境內的東門渡禦窯建於安徽唐代至北宋。是最早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涵蓋丘陵、營盤山、康王山、蛤蟆、窯頭山、小竹園等6處,總面積20萬平方米,陶瓷堆積厚度10米。主要遺跡有。“古窯址”與中國的“萬佛塔”、“寶鼎寺”、“富川”

觀光,登海古井、白門湖、營盤山、康王山等名勝相映成趣,與花橋鎮沿山南村九座宋代古窯遙遙相對,緊鄰新豐林場,可建成集旅遊、觀光、購物為壹體的休閑觀光中心。

第四,楚王城

位於蕪湖縣花橋鎮黃池村,是壹座戰國至西漢的古城,西漢時期蕪湖的縣城,古九子就在這裏。古城依山而建,城廊猶存,面積近1.2萬平方米。地勢東高西低。壹進城,秦磚漢瓦遍地,唐、錢、宋瓷壹應俱全,可謂正宗的小博物館。

五九十座寺廟

九獅殿建於南唐,是壹組古建築群,包括前殿、後殿和偏殿,總面積708平方米。它與橫崗的九女墩墓、梵音寺、楚王城、苗銀寺等壹起構成了壹系列的歷史遺跡,值得沿線開發和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