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1500至1800字作文如果寫詩歌需要寫多少行?

1500至1800字作文如果寫詩歌需要寫多少行?

如果不能保證自己的文采特別出眾的話,我勸妳最好還是不要寫詩歌.現代詩歌的特點:1.形式是比較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4.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詩歌註重的東西特別多.

這是08年,專家總結出的近幾年高考詩歌的走勢,希望對妳有幫組.

 1.穩中有變,趨向多元.

①題型

題型的設置上,除了北京卷、浙江卷設置填空題,上海卷設置填空題、選擇題,其余省市均為書面表達題.這與去年、前年(05年北京卷設置選擇題;06年北京設置選擇題,上海設置填空題、選擇題,浙江卷設置填空題)相比,基本不變.02年以前,全國各省市高考試題中,詩歌賞析的題型,選擇題和主觀表達題還各占半壁江山.而事實證明,過多地采用客觀題尤其是選擇題來考查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有著很大的弊端,難以區分考生鑒賞能力的高下,不符合本學科的特點.

②分值

詩歌鑒賞試題所占的分值仍在6分至8分之間.

③體裁

選整首詩設題,明確考查古詩閱讀能力,始於1994年.13年來,詩歌鑒賞試題文本體裁的選擇逐漸向多樣化發展,“詩詞並重,兼顧其他”.如在05年湖北卷中出現了元雜劇選段鑒賞(《漢宮秋》第三折),06年湖南卷要求對《紅樓夢》詩詞進行鑒賞,07年北京卷更是將《詩經》入題.這也預示著將有愈來愈多的作品類型進入高考試題,如漢魏晉五言詩、樂府詩、元曲、明雜劇等.

④作者

作者的範圍在逐漸擴大.大體上凡屬重要詩人都可以進入備選視野,這是詩歌鑒賞試題發展的必然趨勢.如05卷中的劉頒、汪元亮、方惟深、徐凝、李德裕、戴復古,06卷中的王炎、譚敬昭、嚴維、韓琮、魏初、劉過、王罔運、周密、張籍、張維屏,07卷中的高啟、周弼、吳激、趙善慶、陳維崧、謝枋得、吳融、李約、林景熙、徐蘭、高蟾,這些作者都是大多數考生不了解或不熟悉的.盡管這些作者沒有在課本中出現過,但並不影響考生對其作品的內容、語言、技法的理解和鑒賞,也就是說,命題者沒有從“知人論世”的難度選擇和處理文本,而是以能夠考查初步的理解、鑒賞能力作為選擇和處理文本的標準.

⑤題材

在題材的選擇上,日見異彩紛呈(如05全國卷Ⅱ的思鄉詩、北京卷的記夢詩、江蘇卷的懷友詩、重慶卷的邊塞詩、江西卷的思鄉懷友詩;06全國卷Ⅰ的題畫詩、北京卷的田園詩、湖北卷和安徽卷的送別詩、天津卷的邊塞詩;07浙江卷、湖北卷以及江西卷的詠史詩、江蘇卷的送別詩、湖南卷的思鄉懷友詩,山東卷的邊塞詩等),但仍將以寫景詩和詠物詩為主.

⑥考查內容

在考點的設計上,不脫離考綱的要求,仍圍繞作品的形象、語言風格、表達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設置考點進行命題.

1.用好教材,鞏固課內所學,為提高鑒賞能力夯實基礎.

筆者認為在組織2008年高考詩歌賞析專題復習時,首要任務是夯實課內基礎,系統復習課內詩歌作品,牢固掌握鑒賞詩歌的重點.

①反復吟詠,把握節奏.

詩,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的語言,精煉簡潔、音韻和諧,值得細心品讀、反復吟詠.誦讀,是詩歌鑒賞的最基本環節,必須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和節奏.

②品讀“詩眼”.

“詩眼”指的是壹首詩中或壹首詩的某壹句中最傳神最富於表現力的文字.詩歌的語言壹般都是比較含蓄的,很多詩詞都是“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因此,品讀“詩眼”,有助於把握整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意象,領悟意境,體會感情.

“中國古典詩歌的形象,是借助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感情形象,姑且稱之為‘意象’.鑒賞這類作品,不僅要著眼於它們所描寫的客觀物象,還應透過它們的外表,看到其中註入的意念和感情;註意主客兩個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詩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鑒賞中國古典詩歌”.(袁行霈《感受、聯想、修養——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鑒賞》)意象是意境的組成部分,通過對意象的分析,有助於我們領悟詩人的情感主旨和寫作技巧.古代詩歌的意象可以是具體的小景,也可以是山川風物,可以是古物,也可以是古人,特別要註意詩人自身的形象.抓住了意象就基本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傾向.如06年江蘇卷《鷓鴣天》中“滿林殘照見歸鴉”句“殘照”、“歸鴉”,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也希望像烏鴉那樣早早歸家的情感.07年遼寧卷通過“山”中“果落”、“燈”前“蟲鳴”表現悲哀孤獨之情.

④研究詩詞的表達形式及寫作技巧.

高考詩歌鑒賞考查到的壹些詩歌表達技巧在教材中其實都是有所涉及的,筆者認為,在復習中應該幫助學生羅列並整理常見的表達技巧.整理時可從修辭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手法三方面著手.如修辭手法常見的有比喻、比擬、雙關、互文等,描寫手法如烘托、動靜結合、正側結合、虛實相生等,而抒情手法常見的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誌、借古諷今等.只有具備了這些必要的詩歌鑒賞知識,並舉壹反三,才能做好試題.

2.拓展課外閱讀,為提高鑒賞能力增加積累.

筆者在日常教學中,註意以多種方式、多個角度地開展課外拓展閱讀,取得了壹定的成效.

如利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全體學生按學號輪流,每天壹位,或朗誦壹首詩歌,或鑒賞壹首詩歌,或出示壹道詩歌鑒賞試題,全班學生***同完成,增加了學生們的詩歌“儲備”.

再如在早自修要求學生朗讀課本或讀本中的詩歌單元,要大聲地、旁若無人地讀,並且在壹定時間內嘗試將之背出來.

經常性地在班內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或詩歌鑒賞能力競賽,賽前做好動員工作,學生踴躍參加.在愉快地開展語文活動的同時,學生廣泛地接觸課本以外的作者和作品,增強了詩歌鑒賞的能力.

如何把握高考試題鑒賞是個復雜的問題,以上粗淺地談了壹點看法,希望能夠對學生們有所幫助.

我個人認為,還是不要寫詩歌比較好,如果要寫詩歌話,寫多少行布施重點,壹定要把自己先要表達的思想融入進去.我當年中考的時候,也有人寫詩歌,老師叫我們寫到1000字那行的下邊比較適合.當時老師說,詩歌本就是自由的、隨行的,寫多少行都無所謂.